《文化语言学视域下的北京地名研究》以北京地名为考察对象,以文化语言学的研究视角全面系统深入地考察了北京城区及郊区的地名文化,通过对现存地名进行回溯,由地名的命名、更名理据梳理出北京城区和郊区的地名文化资源,并从其文化内涵的角度考察专名中蕴含的封建衙署、经济生活、驻军营卫、社会意识、社会心理、宗教信仰、民族融合、移民情况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作为一项持续时间2000多年、范围覆盖大半个地球的人类历史活动和东西方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载体,海上丝绸之路多起点、多航线,具有不同历史年代的地位和作用,是一笔极为珍贵的历史遗产。这一张由当时东西洋间一系列港口网点组成的国际贸易网,从泉州、广州、宁波、
本书是一部历史政治地理著作。作者立足政治实体的具体演化过程,着力阐释历史时期拓跋鲜卑长期占主导的北族从部族政治体向中原王朝政治体的地理发展过程。本书在游牧民族政治体发展的地理过程、政治中心跨地域的空间变动轨迹,以及区域发展的地理逻辑上均有基于政治地理分析的思考与理解。因疆域与政区是政治地理分析的知识基础,本书部分章节突
本书是大学地理科学本科专业认知的引导教材。全书共分四篇:*篇为地理学的理解,涉及地理学的性质和作用、地理学的视角、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及未来的地理学;第二篇为大学地理教育与地理人才培养,涉及发达国家的大学地理教育、中国的大学地理教育、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第三篇为地理科学专业主干学科知识结构与
童眼识天下·我的祖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的风情、美景、美食等,让小朋友们轻松领略中华民族的博大及壮丽山河。书中趣味的文字介绍,精美的图片为孩子们提供了一场视觉盛宴。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共十章。上篇为技术篇,从数据获取、处理、表达、分析、挖掘等5个方面阐述了地理国情监测的相关技术;下篇为实践篇,结合四川省实际,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城市空间发展变化、区域发展及重大工程、灾害性地理国情、其它监测等6个方面介绍了四川省地理国情监测的典型案例,并从机制、人才、技术、服务等4个方面对
荷兰位于欧洲西北部,东邻德国,南接比利时,西、北濒北海。17世纪成为海上殖民强国。18世纪后,殖民体系逐渐瓦解,国势渐衰。1815年成立荷兰王国。1848年成为君主立宪国。二战后加入北约和欧共体(欧盟)。荷兰着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是欧洲大陆重要的交通枢纽;工业发达,农业高度集约化,服务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本书对于国人进
马耳他共和国位于地中海中部,距离意大利西西里群岛约100公里。马耳他群岛由三个岛组成。自1800年起被英国占领并统治长达164年,1964年宣布独立,现为英联邦成员国。旅游业是马耳他的主要经济支柱,每年吸引上百万海外游客。马耳他另一经济支柱是修船和造船业。它的海港是地中海好的港口,也是地中海重要的海运中转站。加入欧盟后
本书从回顾丝绸之路开拓前中原王朝逐步走向大一统的历史背景开始,逐步揭示丝绸之路开拓的时代必然,引领读者逐步走进西域,领略千年西域文化,并由此阐述丝绸贸易为代表的东西方交流及其对当时的东西方的四大帝国的贸易与文明交通,中亚、西亚、欧洲乃至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全书以史为证,旁征博引,从丝绸之路开拓的偶然与必然中揭示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