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是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办的连续性学科出版物。本卷分为史学前言、贯通性研究、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中国古代史学、中国近现代史学、外国史学、历史文献学、书评、会议综述等板块,所收录的文章不仅关注史学发展的前沿领域,也重视探讨中国史学与西方史学的不同特质,并用比较的视角审视二者的差异,
《湖北南水北调工程考古报告集第5卷》共收录南水北调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田野考古发掘简报16篇。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地处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的江汉平原,考古发现表明,这里保存着从旧石器、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直到宋元明清的各时代文化遗存。 《湖北南水北调工程考古报告集第5卷》作为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的第一部考古报告集,
《台湾历史研究》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台湾史研究室编辑的台湾历史研究专业学术刊物,登载自古迄今台湾历史研究领域原创性的优秀学术成果。内容涵盖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军事史、外交史及历史人物等各个方面,并适当刊载有关台湾历史研究的珍稀资料与口述史料,以期为台湾史研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每年召开一次青年学术研讨会,并将与会者提交的论文集结出版,自2000年至今连续出版,可谓近代史所青年学者成长的一个记录。《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3年卷)》系2013年卷,内容涉及整个中国近代史的研究领域,是近代史所研究所青年学者一段时间的研究成果展现。
司马迁撰写《史记》,“成一家之言”的目的有二:一是为理政者治国安邦提供镜鉴,一是为实现其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西汉传播语境中的<史记》>研究:以“一家之言”为中心》采取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研究视角,以“一家之言”为中心,结合西汉思想文化传播语境和司马迁的人生际遇,对司马迁的理政思想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研究,
《北京大觉寺诸天造像》是一本关于西山大觉寺明代诸天造像图片集,并配有说明性文字。该画册照片由中国文物学会文物摄影专业委员会会长祁庆国拍摄,拍摄效果形神俱佳。北京西山大觉寺正殿内南北墙有泥制二十诸天像,是北京乃至全国具有代表性的明代诸天造像,保存完好,是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代表了北京地区的明代佛教造像水平,同时具有很高的
国家“十一五”重大出版工程《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以纪传文体记述中国20世纪在各学术专业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数千位华人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展示他们的求学经历、学术成就、治学方略和价值观念,彰显他们为促进中国和世界科技发展、经济和社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全书按学科分别结集卷册。书中着力勾画这些知名
《大唐孔雀——薛涛和文青的中唐》讲述了唐代女诗人薛涛的一生。 薛涛年少丧父,为生活所迫,应召入幕府,被编入乐籍。此后她用了几十年,通过自己的才华和人格魅力才重新摆脱这种低等的身份,成为一个受男性尊重的女性文人,这在有唐一代是不多见的。 《大唐孔雀——薛涛和文青的中唐》中描写了薛涛和几位唐代男性,如韦皋、武元衡、李德
《中世纪的衰落》为引进公版书。作者赫伊津哈(1872-1945)为荷兰著名的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 《中世纪的衰落》(TheWaningofTheMiddleAges)(原中国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书译为《中世纪的衰落》)是赫伊津哈的代表作,其影响经久不衰,是西方文化史研究的经典著作。本书研究的是十四、十五世纪的历史,研究的
《江河之子——献给20世纪大禹传人》介绍了20世纪中国在陆地水文、河流泥沙、江河治理、水利规划、水资源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的40位水利专家与水科学家的成长经历、事业成就、治学态度与治学方法、价值观念与做人风范等,兼具科学家小传和上述领域20世纪科学发展简史的性质。《江河之子——献给20世纪大禹传人》可对水利和水科学界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