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共包含17个实验,主要内容既包括消毒与灭菌、光学显微镜使用、培养基制作、无菌操作、细菌染色、菌体大小测定等微生物学实验的基础内容,又覆盖了水体沉积物、空气、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检测,以及微生物生化性能检测、废水可生化性测定和微生物燃料电池等内容。本书内容全面丰富,兼顾微生物学原理和基本实验操作,
本书系统全面地阐述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现状、微生物在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归纳环境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解析活性污泥、饮用水管道、好氧反硝化脱氮微生物和景观水体微生物生态特征,并结合案例分析环境微生物生态学理论在高效菌群/菌株分离中的应用;介绍环境微生物生态学中针对高通量测序数据的多种高级统计分析方法和可视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的《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是2000年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项目编号:00BZS009)的最终成果。结项鉴定等级“优秀”。出版后,《文摘报》2007年10月21日发表书讯,《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通讯》2007年(总第36期)发表书讯,《中国文物报》2
本书以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分析、生态学模型与模拟、野外调查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青海省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指标体系与方法,计算2000~2018年各类生态系统服务的物质量,量化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的货币价值;在像元、生态系统类型、生态功能区等多空间尺度上揭示青海省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力,阐明生态系统服务的得失权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白腐真菌降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原理与方法。全书包括5章,第1章概述了环境中多环芳烃、石油烃、卤代烃、复合污染物及新兴污染物的基本属性和污染现状;第2章介绍了白腐真菌生物学和酶学;第3章是白腐真菌产漆酶基础研究,包括漆酶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机理、不同菌种产漆酶条件优化、诱导物Cu2+对产漆酶的影响、不同
本书从生物的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层次阐述了以下内容: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规律,生物富集,环境污染的生态治理;环境污染的生态监测;生态工程、生态规划、生态文明等内容。编排了实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书力求做到文字流畅,结构明晰,在章节之间插入了一些相关的知识或阅读材料,尽可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
本书在简要阐述了环境生态学概念及特点的基础上,系统讲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种群与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基本理论,全面分析了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生态破坏与生物的生态关系,系统探讨了全球变化及其对生物的影响,充分强调了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安全、环境生态与生态环境管理,深入论述了环境生态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1)提出"亚喀斯特景观"概念并与一般喀斯特景观区别开来,以贵州为例,探索其生态环境效应(包括地貌效应、水文水资源效应、土壤植被效应、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效应、资源效应)和功能,寻找其脆弱度划分的指标体系,探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重建道路和对策,为区域石漠化防治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2)依托遥感和
本书较全面地阐述和介绍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结合目前我国环境现状及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对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现状、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人类活动影响下产生的水、大气、土壤和其他物理性污染危害及防治方法,生态污染及修复等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和战略意义,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
本书针对生态工程固碳评价过程中的理论方法和认证体系等关键问题,以我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草)长江、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退牧还草等六大生态工程为研究对象,在实地实验调查和文献收集的基础上,通过大量野外实测数据的综合分析,揭示了中国不同区域生态恢复过程中碳累积的分布规律,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