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创刊40周年,学报编辑部从创刊以来刊发的文章中,遴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名家名作,集结成册。全书分为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古今中外哲学的中国审视、中国特色经济管理理论探索与创新、中国全面依法治国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世界政治与中国视角、文思胜境与时代精神、古今
《中外人文精神研究》是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编辑的学术辑刊,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中西比较哲学等。本书为第十五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分为“中西比较哲学”、“中华精气神”以及“西洋精华”三个栏目,探讨了中西比较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中的热点和前沿理论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本科生“人文社会科学新苗支持计划”于2018年开始实施,旨在针对本科生培养科研兴趣、养成科研习惯、提升科研能力。本书从2020年度“新苗计划”课题研究项目的获奖论文中选优成集,所收录的论文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法律、新闻传播、人文等诸多领域,由当时为大学二年级或三年级的本科生独立研究、独立完成写作,各
《社会学刊》是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学术集刊,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刊登国内外社会学及相关领域最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研究述评、新书书评等。本书是第5期,以“风险社会学”为主题,聚焦复杂性社会中的风险感知、应对和后果,在风险认知、风险承担与风险不平等;社会阶层、媒体与风险认知和应对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本论文集是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第四届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的部分成果,共收录了29篇论文,包括中国古典文献学、儒学文献整理及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覆盖了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现有的所有研究方向,还收录了学科教学(语文)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论文。本论文集
《区域》由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主办,为跨学科和跨文化的人文研究丛书,其宗旨是立足人文学科的具体问题,在跨学科和跨文化视野中探讨中国人文学科的新领域、新途径和新方法,力图在长期学术积累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学术范式。在本辑中,来自中国人文社科领域的多位学者从自身研究经历出发,讲述在中西学术思想的碰撞中,在理论与现
2019年,“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邀请了曲建、林江、苟利军、王爽、吴学英、姚晓明、林家阳、张艳梅、朱奎、阮大仁、韩望喜、李山等51位优秀专家学者,举办了52场深受市民喜欢的精彩讲座。本书为讲座文稿中精选出的19篇整理而成,包括先行示范区和强国城市、科学自然、文学艺术、传统文化、教育与体育、经济与历史等方面内容。
本书是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文丛,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本土文脉”涉及中国历史文化的诸多议题,从陈寅恪的“以文证史”的方法论,到宋出四大书的成因,从城市空间重构的分析,到晚明南京的“国都记忆”;第二部分“域外人文”则多为跨文化交往或从中国看世界的思考,既有文化研究个案,又有思想史专题分析。下
《理论的四季》是作者自2007年以来的发表在《深圳特区报》上发表的部分理论文章的学术随笔文集。全书共收录100多篇文章,涉及公共治理、社会体制、制度创设、制度能力、文明秩序、文明范型与城邦、文化生活乃至典章制度、文史考评、学术访察、事理思辨、文化与伦理等,文字深入浅出,内容采拾博洽,既切当下,又汲历史、文化之根脉、亦得
《珠江论丛》是由珠海科技学院(原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主办的人文社科性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内容有:研究人文及社会科学主要学科的理论问题、学术前沿问题;紧密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研究探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理论问题、发展战略问题;对外交流问题;探讨国内外各项研究领域的新动态;开展对中国哲学、历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综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