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研究团队历经20余年,在深入研究弱光生态区杂交籼稻高产形成、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与机械化轻简栽培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凝练而成的著述。全书共分7章,紧扣弱光生态区的典型特点,全面论述了杂交籼稻根系发生与生长、分蘖发生与成穗、颖花建成与结实、籽粒灌浆与充实等高产形成的规律,以及高产品种、生育进程、养分调控的高产定量化诊断
本书以德温特创新索引(DerwentInnovationIndex,DII)数据库为数据源,全面收集了全球近50年涉及玉米分子育种的相关专利,系统分析了玉米分子育种领域专利的申请特征,比较分析了玉米分子育种领域专利申请的焦点和技术发展路线,深入阐述了玉米分子育种关键技术的专利演变规律,对玉米分子育种领域各类研发对象的竞
本书以我国粮食主产区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高产实践中的主要障碍问题和应用实践中与目标实现的差距,以最大限度的挖掘作物高产潜力,实现可持续高产为根本目标,重点研究三大作物可持续高产的共性理论与技术途径,进行轻简化、机械化、资源高效和节能减排的超高关键技术创新,开展东北玉米水稻、华北小麦玉米、长江中下游水稻的可持续
本书以黄淮海平原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气象资料再分析,系统评价了黄淮海平原的自然环境条件、农业气候资源特点的变化和分异规律,在此基础上,探明了黄淮海平原冬小麦气候干旱及对产量的潜在影响,以及冬小麦水分生产力估算,为确保我国粮食稳产增产及农业气象部门合理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本书立足于西北旱作农业区,从地面-低空-卫星尺度全方位开展北方水稻的多光谱和高光谱遥感监测理论与方法研究。内容包括西北水稻不同生育期生理生化参数的高光谱特征,水稻叶片和冠层光谱反射特征;水稻各生育期主要生物理化参数的叶片和冠层光谱响应规律,农学参数特征光谱和敏感光谱指数提取;基于地面叶片和冠层的水稻生物理化参数高光谱估
稳定同位素指纹和矿质元素指纹分析是用于食品产地溯源的有效技术,地域、基因型、年际及交互作用对产地溯源指纹信息均有影响。究竟何种因素影响大,溯源指纹信息的稳定性及有效性如何还不清楚。本书重点以小麦为模式植物,通过多年多地点种植,分析地域、基因型、年际及其交互作用分别对小麦籽粒稳定性同位素指纹、矿质元素指纹信息的影响;解析
本书介绍了水稻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协同提高的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重点阐述了以控制低限土壤水分为核心的水稻旱育壮秧水分管理、移栽水稻和直播水稻全生育期轻干湿交替灌溉、控制式畦沟灌溉、覆草旱种、花后适度土壤干旱等节水技术及水氮互作效应与互作模型,论述了各节水灌溉技术对产量、灌溉水生产力、稻米品质和稻田甲烷与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我国现有小麦种质资源的品质现状及分布规律,并鉴定筛选出一批优质育种材料,可为我国小麦品质育种奠定坚实的理论和材料基础。全书共分7章,第1章简单介绍了小麦品质分类及相关研究进展;第2~3章介绍了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如蛋白质、面筋、面团流变学特性,淀粉糊化特性等性状的遗传变异特点及优异资源的筛选;第4章介绍了
本书著者主要针对东北气候变化导致区域水热条件变化,以及春玉米单产提升与资源高效利用的协调难题,在历史数据分析、长期田间定位试验及种植模式集成验证的基础上,进行了春玉米密植高产高效的耕作栽培关键技术研发,并在东北春玉米主产区开展了模式验证和示范推广,*终形成了这本专著。本书重点介绍了东北春玉米大面积增产增效的农艺潜力及其
遥感技术是精确获取农田环境和农作物长势信息的现代手段。本书针对西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冬小麦,依据田间试验,将试验观测数据与地面高光谱影像、无人机高光谱影像和卫星多光谱影像等多源遥感数据相结合,进行冬小麦叶片、冠层和地块尺度的长势监测。主要内容包括: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试验设计与数据测定、处理方法,冬小麦理化参数及其高光谱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