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黄土高原丘陵区退化典型草原为对象,基于多年研究与实践,对禁牧封育、水平沟和鱼鳞坑三种退化草地人工修复措施影响下的草地植被、土壤特征进行了全面阐述,主要包括绪论、黄土高原草地类型,人工修复过程中黄土高原丘陵区草原植物群落演替、植物群落特征、种群格局及生态位、土壤种子库特征、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状变化、土壤水分特征、草
本书共分10章,系统介绍了国内外配合饲料工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配合饲料原料及品质鉴定,饲料添加剂及品质鉴定,配合饲料产品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不同动物的饲料产品配方设计,配合饲料生产加工工艺,配合饲料的质量控制与管理,配合饲料标准与法规,并附有参考文献。
本书面向我国高寒草原煤矿区煤炭资源绿色开发与生态修复,在总结以往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以大型煤电基地的草原生态系统植被、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针对草原矿区气候酷寒、春秋干旱、土壤瘠薄、露采扰动等脆弱生态环境特点,采用区域遥感大尺度监测、野外定位动态监测、室内机理分析相结合,系统研究草原矿区生态动态演变的监测方法
《动物营养与饲养》讲述动物营养和饲养方面的基本知识,内容主要包括4篇22章,即动物营养代谢(1~5章)、饲料(6~9章)、各种畜禽的营养与饲养(10~17章)、动物营养研究方法(18~22章)等,另附模拟试卷三份供自测用。
本书介绍了秸秆资源的种类、产量及饲用价值,微生物发酵饲料的概念、分类、特性,重点介绍了秸秆发酵的原理、工艺、设备、菌种和发酵饲料加工技术。在此基础上,推介了几种地源性秸秆发酵饲料利用模式。以期引导因地制宜开发地源性饲料资源,设计具有地源性饲料特色饲料配方,构建地方特色的绿色养殖模式;秸秆资源循环利用和牲畜“无抗”养殖,
本教材共设计了10个实验,内容涵盖动物生殖生理、繁殖技术等方面内容,既结合当前教学生产实际,又兼顾学科的**研究进展,旨在推动学生在掌握扎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解决生产一线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及解决新问题的学术视野;同时,为突显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支撑该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设计,教材增加了实验前测和实验后差异化作业,前者可
本书系统阐述森林草原野火风险预警监测理论与方法,并在中国西南、全球林火多发区域开展应用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可燃物含水率与森林火灾的作用关系、野火风险评估、中国西南森林火灾风险时空挖掘、全球林火多发区域森林火险趋势分析、火点检测方法及野火蔓延速率提取方法、森林草原火灾预警监测大数据平台等。
《草学名词》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草学名词。内容包括:总论、草地生态与草地培育、草地资源与利用、种子和育种、草业生物技术、饲草生产与加工、草原灾害与保护、草原文化8个部分,共3559条名词。这些名词是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部门应遵照使用的草学规范名词。
《川西北草地主要牧草和毒害草图鉴》收录了川西北草地20科96属271种野生牧草、28属52种栽培牧草以及29属50种毒害草。除了植物分类学特征以及生态和生物特性外,《川西北草地主要牧草和毒害草图鉴》还对牧草的饲用价值、栽培和加工利用方式以及毒害草的毒理特性进行了描述。每个物种配置了植物生境、全株、局部构件(包括放大镜、
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及全球碳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沙漠化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草地退化的极端表现形式。明确沙漠化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植被和土壤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书针对退化荒漠草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过程中的生态学与环境科学前沿问题,较全面地介绍了荒漠草原沙漠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结构、植被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