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蛾科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斑蛾总科Zygaenoidea。由于刺蛾幼虫的身体大都生有枝刺和毒毛,俗称“痒辣子”“火辣子”或“刺毛虫”。本志对中国刺蛾科的属和种进行了全面订正与系统总结,共记述中国刺蛾科72属264种。总论部分总结并介绍了刺蛾科的研究简史、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经济意义、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
本卷志记述浙江双翅目长角亚目8个总科,包括褶蚊总科(褶蚊科1属3种)、毫蚊总科(毫蚊科2属3种)、大蚊总科(烛大蚊科3属3种、沼大蚊科24属44种、窗大蚊科1属1种、大蚊科13属61种)、蛾蠓总科(网蚊科1属1种、蛾蠓科2属6种)、蚊总科(蚋科1属3种、细蚊科2属6种、蚊科8属23种、蠓科9属75种)、摇蚊总科(摇蚊科
本书收录了作者在调查中发现的北京双翅目昆虫68科527种,其中,83种仅鉴定到属,153个北京新记录种(其中33个中国新记录种),4个北京新记录科(其中1个中国新记录科:角蛹蝇科Aulacigastridae),2个新异名,1个新名和1个新种。每种均配以精美的生态图片(部分为室内图),共830余张(均列出拍摄时间、拍摄
Thisbookisacombinationofourlong-termresearchonChineseElateroidea,throughcheckingzoologicalrecord,andTitandatabase(ttp://itan.gbif.fr/),andrelatedscientificliter
昆虫是自然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展昆虫分类研究是昆虫资源开发利用的第一步,从认识昆虫、给每种昆虫以正确的名称,通过详细表述并记录昆虫的种类、自然地理分布、生物学习性、经济价值与利用等信息,规范各类昆虫物种的种名和学名,对特有种、珍稀种、经济种等重大物种的保护管理、研究利用等事件做客观记载,为后人进一步认识昆虫提供
本书共分七篇,包括绪论、昆虫外部形态、昆虫内部解剖及生理、昆虫生物学、昆虫分类学、昆虫生态学以及昆虫学实验。又细分为29章,另附5部分实验和教学实习指导。理论教学内容比较详细地论述了昆虫的多样性,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昆虫的分类地位,昆虫的形态结构及相应的生物学功能,昆虫的生长、发育、变态以及繁殖,昆虫分类原理、方法及从目
本志记述浙江双翅目Diptera短角亚目Brachycera环裂次目Cyclorrhapha有瓣蝇类Calyptratae7个科,包括花蝇科Anthomyiidae、厕蝇科Fanniidae、蝇科Muscidae、丽蝇科Calliphoridae、鼻蝇科Rhiniidae、麻蝇科Sarcophagidae和寄蝇科Tac
本书概略地介绍了峨眉山枯叶蛱蝶的成虫形态学特征及生活史、幼期生态、成虫生态和生殖休眠等主要生物学生态学特征,探讨了峨眉山枯叶蛱蝶野生种群的保育措施、人工繁育技术、分类地位及历史生物地理。
本书在介绍经典昆虫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近年发展起来的应用较普遍的昆虫学实验研究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力求内容精练和可操作性强。全书十六章可分为四部分,从不同角度描述昆虫研究方法。第一部分由第一章至第七章组成,论述定性、定量的基本昆虫研究方法,即观察设备与种类鉴定方法;昆虫形态学研究方法(包括3D打印技术);昆虫采
本图鉴分为上、下两卷,共记录节肢动物六足亚门4纲26目231科1566属2587种,展现原色生态图片3538张,其中鳞翅目独立编成下卷,共收录52科902属1661种,展现生态图片2289张。全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简要介绍了科普性昆虫知识,各论采用目前国际通用的系统分类编排了原尾纲Protura、弹尾纲C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