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以纪传文体记述中国20世纪在各学术专业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数千位华人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展示他们的求学经历、治学方略和价值观念,彰显他们为促进中国和世界科技发展、经济和社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全书按学科分别结集卷册,并于卷首简要回顾学科发展简史,卷
《洛镜铜华(洛阳铜镜发现与研究上下)(精)》(作者霍宏伟、史家珍)是一部反映洛阳地区铜镜发现与研究的工具书,内容分为绪论,上编、下编及附录等四个部分。绪论包括两篇综述性研究论文。上编著录自战国至宋金元明时期的铜镜300面;下编对近60年来洛阳铜镜的田野考古发掘资料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和记述;附录为主要参考文献、《洛阳出
《世界汉学》旨在给关切中华文明的历史经验事实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各国汉学家,提供一个自由演说的园地,祈望以汉语的方式建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系统之间沟通与对话,建构国际汉学研究的学术桥梁,为实现在21世纪的共同梦想而尽绵薄之力。全书分“汉学视阈”、“汉学名家”、“经典释读”、“艺术史辨”、“文学对话”、“文献钩沉”、“汉
霍巍、王毅编著的《南方民族考古(第9辑)》收录研究论文11篇,调查和发掘报告3篇,研究动态1篇,对三星堆器物埋藏坑的年代、性质、主人和背景,东南亚青铜时代的起源,汉画“射鸟”图像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再探讨;对汉代“大官”铭文、永陵之物质性、宋代考古学史、考古学家童恩正先生的考古小说和《华西边疆研究学会杂志》等进行了研究。
李薰,院士是国际著名的冶金和金属物理学家。李薰1937年考取公费留学英国;1940年获谢菲尔德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世纪40年代,以研究发现钢中氢导致发裂及去氢规律,开拓了钢中氢研究领域:1951年获冶金学博士学位,他因此成为自1923年设立该学位以来世界上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学者。新中国成立伊始,应郭沫若院长之邀,李薰回
《蚌埠禹会村》报道了安徽省蚌埠市禹会村遗址2006年勘察、钻探和2007。2011年发掘的全部资料,并公布了多学科测试研究的最新成果。禹会村遗址是淮河中游地区龙山文化阶段发掘规模大、研究领域广泛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报告。遗址以特征明显的祭祀遗迹和遗物,显现了这处龙山文化晚期遗存的重要学术价值。遗址中经过人工堆筑铺垫的大型祭
本书在选材上,既注意到学生已掌握的历史文化知识,以避免重复;又注意以培养符合中国旅游事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为中心,侧重介绍旅游业所涉及的广泛意义上的文化事象。本教材包括6章,第1章系统介绍文化定义及分类,中国历史发展概述,中国历史小常识,中国文化科技发展概述,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等;第2章系统介绍中国56个民族的民俗,
《钱三强年谱长编》遵循谱主钱三强“还我原来面貌”的冀望为宗旨,以翔实、可信和多视角的材料,纪录他的毕生历程,特别是作为一位原子核实验物理学家开始成长直到取得成就的沧桑岁月。本年谱分为谱前、正谱和谱后,展现了钱三强完整的人生轨迹,他出生于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世家,启蒙于“五四”新文化教育,执着追求科学强国的原子梦。由于处在
潘际銮院士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焊接专家。他是新中国焊接技术发展的奠基人.在过去6。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这一领域的开拓者。他参加过多项重大工程建设.解决了工程中的重大关键问题;他主持研究的新型MIG焊接电弧控制法荣获国家发明奖一等奖。潘际銮院士又是一位教育家。他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焊接专业.培养了大批英才.桃李满天下;花甲之年出
《地理国情监测理论与技术》是根据作者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积累和在地理国情监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所撰写的,系统阐述地理国情监测的理论与技术。《地理国情监测理论与技术》分为10章,分别介绍地理国情监测的概念、基本内容,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获取、处理、组织与管理,地理国情空间分析与数据挖掘,地理国情监测结果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