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股权行使和监管法律制度研究》有针对性地回答了国企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包括国有控股股东行使重大事项的决定权、国有股权的转让权以及国有股利分配权等问题。该书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均有创新性,论证比较充分,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亚太研究论丛·第十二辑》为亚太研究院连续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专题:专论、东南亚研究,东北亚研究、东南亚研究、南亚研究在、中亚研究、拉丁美洲研究、妇女研究、澳洲研究、学术著作评介,全书共计30万字。集中了一批北大和全国高校在这些方面的顶尖专家的优秀学术成果,《亚太研究论丛》已在我社走过了十年的历程。
近年来,最高院、最高检陆续发布了多个批次的指导性案例,这些案例在司法实践中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指导性案例对于最高院、最高检稳定地推进中国司法进程、统一法律在全国的适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司法先例与案例指导制度研究》以学术研究的方式记录并参与了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过程。本书上篇首先从历史和比较的
《战略心理与国际政治》聚焦于战略心理的国际政治分析,是关于中国对外关系的战略心理学研究之作。理论逻辑总结了国际政治中心理学研究的知识谱系、研究进展以及文化心理创新国际关系理论的思辨;经验研究围绕系列核心概念和命题而开展,如关系层次的认知结构、和谐秩序、关系信任和虚假共识,信号层次的诚意信号和身份管理的理论与中国经验探讨
《北大法律评论(第16卷·第2辑)》共十一篇文章,内容涵盖刑法、宪法、民法、政治学、案例分析等诸多方面。本辑专题为"风险升高与结果归属",收录了三篇文章,作者分别为北京大学法学院的蔡桂生、徐然和东南大学法学院的王俊。本辑其他文章质量也很高。其中,《敲诈和有偿不闻违法性的法经济学分析》一文以21世纪网站媒体
国际投资法治化水平的提升与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发展模式的变化,要求中国双边投资条约必须完成法律化的转型和发展。《中国双边投资条约研究》综合运用法理学、国际法学以及民法学的知识,以法方法论为工具,通过法实证分析、比较法分析以及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等研究方法,从考察中国双边投资条约法方法的现状和沿革入手,在多边条约和双边条约本质分
《广西少数民族互助习惯研究及其在构建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中的运用》:人类社会不仅是相互竞争的,也是相互帮助的。长期以来,广西各族群众在其社会内部形成了一整套互帮互助、自力救济的习惯,并将其制度化、规范化和成文化。这些制度极大地履行了社会保障的职能,弥补了官方社会救济的缺位。广西少数民族互助习惯具有自发性、广泛性、血缘性等特
精神健康一直是社会学关注的范畴,个体的精神健康状态必然嵌入在一个社会形态之下,由社会形态建构而成,社会结构、社会规范、社会价值观等形塑着个人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行为。在市场化环境下,农村老人不再扮演一家之长的角色,而是与青年人一样,需要通过“经济的”(比如个人收入)或“工具性”价值(比如看护孙辈)来证明自身的社会地位和社会
由厦门大学陈振明教授和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安德鲁?桑克顿教授联合主编的《地方治理中的公民参与:中国与加拿大比较研究视角》一书,是中国和加拿大地方治理中的公民参与比较研究项目的一项成果。本书由中加两国的15位学者共同撰写,全书在探讨中加两国不同的政府体制背景及两国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发展的历程、现状、趋势及特征的基础上,选择
本书以社民党和绿党联合执政时期的德国外交政策为研究对象,系统剖析了德国外交在单极和多极之间、利益和道义之间、外交和内政之间的平衡术。德国红绿联合政府时期的外交平衡术不仅是社民党和绿党联合组阁的产物,更是责任文化和克制文化交织共生的结果,对新时期的德国外交产生了延续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