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谷寥星:魏坚北方考古文选.拾零卷》是作者从事内蒙古中南部史前考古学文化研究和蒙古高原历史时期考古学研究的综合性文章自选集。《穹谷寥星:魏坚北方考古文选.拾零卷》分为始末篇、拾遗篇、补阙篇、评介篇、访谈篇、追念篇和岁月篇七个篇目。分别是对多年来若干重大考古发掘项目的始末介绍,对发表的西夏长城考古成果和四十年来辽金元考
潘湖遗址位于开封市区中心北部的龙亭公园一带,大部分被淹没于龙亭公园范围内的潘湖和杨湖底部,潘湖遗址发现于1981年春,当时,开封市的园林部门在潘湖中堆筑湖心岛的过程中,意外地触摸到了明代周王府的遗迹,由此拉开了开封城下城考古的帷幕,蒙在开封城下城之上的神秘面纱也随之被层层揭开。《开封潘湖遗址考古发掘报告》为潘湖遗址多年
热水墓群是丝绸之路青海道上重要的文化遗产,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考古工作以来,经过四十年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取得了重要收获,发表了大量的考古资料和研究论文。《热水考古四十年》从大量成果中选取了一批有代表性的调查、发掘报告和相关研究论文,详细地展现了热水墓群考古历程和迄今为止的主要收获、学术界对热水墓群的基本观点以及热
《京津冀汉墓研究》以发现、发掘的京津冀地区汉代墓葬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结合文献等资料,对京津冀地区汉代墓葬进行了较为系统翔实的考古学研究,在此基础上,以墓葬物质内容为主要参考,分析探讨了汉代京津冀地区的政治、经济、思想及日常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并对该地区汉墓中较为特殊的墓地、丧葬内容和陪葬品等进行了
《石窟寺研究》是我国在石窟寺考古、寺院遗址考古、佛教艺术及石窟保护科技领域的本全国性专业刊物,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和龙门石窟研究院合办,以以书代刊的形式出版。2010年至2020年,每年发行一辑,共出版十辑;自2021年起,改为每年发行两辑。我们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以刊发研究石窟寺领域的学术成果
《东魏—北齐石窟造像研究》以田野调查为基础,通过大量第一手的调查资料,采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对东魏—北齐石窟造像进行类型分析,在类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纪年材料(文献记载、造像题记)对石窟造像进行了年代学研究。通过东魏—北齐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石窟造像的比较研究,采用文化因素分析法,对它们各类特征的来源进行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
本书内容包括考古调查与发掘简报、专题研究论文和国外考古发掘简报三个板块。考古调查与发掘简报涉及山东临淄市余姚墓地战国M8大墓、河南安阳市大司空村东地魏晋隋唐宋元墓葬、广西北部湾沿海唐代窑址;专题研究主要针对四川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陶寺文化丧葬制度、江西西汉安成侯墓墓主身份、敦煌悬泉汉简鸡出入簿性质、汉代镜舞画像石、云贵
天津博物馆论丛·2020
朝阳门古时为进京的交通要道,也因其曾为漕粮出入的城门,带动了朝阳门内沿线区域的整体繁荣,是北京老城中一块典型的历史地段。“古代图文中的朝阳门内意象”历史空间研究课题主要结合历史地图与历史文献,对从元到清(1267—1912年)将近700年来古代朝阳门内的街巷、院落及重点建筑进行空间推测复原与分析。采用历史城市地区变迁研
本书是对2012年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的明南京工尚书沈应时及其家族墓地的全面报告与综合研究。全书分五章:章介绍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历史沿革等,第二章介绍墓地概况及发掘经过,第三章介绍墓葬概况、形制及出土遗物,第四章为墓志考释,第五章综述洛阳地区出土明代墓葬。沈应时家族墓地由5座墓葬组成,均为夫妇合葬墓,排列规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