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总结国内外海洋盐度卫星研究进展、盐度卫星资料处理及产品类型、盐度卫星产品反演与误差机理,系统开展目前已发射的SMOS、Aquarius、SMAP等盐度卫星产品的数据评估、质量控制与偏差校正,探索盐度卫星产品在实测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融合、剖面重构和数据同化等方面的应用,并展望海洋盐度卫星未来发展趋势和国产海洋盐度卫星
本书是2019年在广东中山市举办的“大航海时代珠江口湾区与太平洋-印度洋海域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收入国内外与会学者论文43篇,内容聚焦大航海时代中国南海-珠江口湾区与太平洋-印度洋海域的海洋生态、海洋贸易、海洋网络、海上人群、航海生活、滨海社会、海洋信仰等国内外学界关注的前沿领域和热门话题,对当下海洋史学研究
《中国海洋社会学研究》是中国社会学年会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性海洋社会学学术理论集刊,集刊依托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在参会论文集中遴选优秀论文集结出版。本集刊办刊的宗旨是集中刊载、转载海洋社会学相关研究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学术性、前沿性的科研成果。本集刊作为我国海洋社会学的连续性集刊在国内学界属于首创
本辑专题论文、学术述评共22篇,探讨了亚洲海域贸易、涉海地图与空间概念、海洋技术与知识史、海外华族等问题,介绍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语学界海洋史研究概况,内容丰富,涉及面很广,在海洋史与艺术史、知识史等学科交集中有深度的融合研究,体现了海洋史本位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思维取态与方法取向,颇多收获。
雹暴是典型的极端灾害性天气过程,对其中物理过程及发生发展机制的了解,有赖于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监测研究。本书基于国家对于极端天气事件防灾减灾的基本需求,将雹暴监测作为核心内容。全书共有七章,分别为:绪论、雹暴的主要物理过程、雹暴的地基基本监测方法、雹暴的空基遥感探测方法、雹暴的天基遥感探测方法、双偏振雷达对于雹暴天气过
本书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雷电重大灾害天气系统的动力-微物理-电过程和成灾机理”研究成果为基础,围绕雷电天气系统的动力、微物理、起电和雷电过程及其相互作用,从六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包括雷电天气系统探测技术及协同观测、雷电天气系统的动力过程与闪电活动、雷电天气系统的云微物理过程及其对电过程的影响
西南低涡是影响我国灾害性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本年鉴根据对2021年西南低涡的系统分析,得出该年西南低涡的编号、名称、日期对照表、概况、影响简表、影响地区分布表、中心位置资料表及活动路径图,计算得出该年影响降水的各次西南低涡过程的总降水量图、总降水日数图。
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是影响我国灾害性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本书根据对2021年高原低涡、切变线的系统分析,得出该年高原低涡、切变线的编号,名称,日期对照表,概况,影响简表,影响地区分布表,中心位置资料表及活动路径图,高原低涡、切变线移出高原的影响系统;计算得出该年影响降水的各次高原低涡、切变线过程的总降水量图、总降水日数
本书从地理信息科学的视角,挖掘监控视频网中的多维地理关联大数据核心价值特征,以地理视频内容的时空变化过程为创新切入点,融合传统视频内容语义和变化的地理环境语义,提出语义感知的地理视频大数据自适应组织新模式。全书系统介绍了地理视频内容的变化语义解析、面向时空变化的地理视频语义关联建模、网络监控环境多摄像机地理视频数据的内
灾害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维护经济社会发展长治久安以及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基石。为此,党和政府就加强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及综合防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术界还从不同层面对应急管理协调机制、应急救援合作机制等议题进行了探讨,产出了许多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本书稿首先介绍了研究缘起与进展、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