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甘肃省白银农田土壤为主要研究区域,重点介绍了白银市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土壤-作物体系重金属迁移富集特征、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机制及相关性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技术及工程等内容,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以便读者通过本书掌握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修复的相关知识
目前,我国区域范围内的自然资源碳汇调查及碳汇潜力评价已经开展了一些工作,但缺乏系统的调查数据作为支撑和标准方法。我国研究技术和实践经验缺乏,概念的分歧导致研究结果说服力和通用性不足,制约着自然资源碳汇的深入研究与发展,加之实践中计量和监管的错误边界广泛存在导致对碳汇的计算误差较大,缺乏统一的监测方法和标准,无法准确评估
我国煤油气和风光水核等各分系统相对独立,存在系统壁垒,难以合并"同类项",导致能源系统结构性矛盾突出,整体效率不高,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缺乏能联系不同能源种类、打破系统壁垒、促进能源系统统一、多能互补融合的关键技术是核心。以中科院为代表的一批国内能源领域的科研机构经过多年研究,针对现有能源系统中
本书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在过去二十年中如何以及为什么在解决空气污染的复杂问题过程中碰到意料之中的困难,然后令人惊讶地取得了深刻进展,从而阐述空气污染治理的中国战略。 中国的二氧化硫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而迅速上升,但随后下降到至少四十年来从未见过的低水平。这种令人鼓舞的结果也伴随着许多的政策和治理困境,如何给两者之间的因
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伴随着新的挑战。挑战之一便是新污染物。新污染物会悄无声息地侵入我们的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本书将带领读者认识新污染物,了解它们的来源、种类以及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期望通过本书能够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激发社会各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心。让我们共同守护我们
本书主要介绍铊环境污染与治理技术,系统地介绍铊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地球化学性质、生物毒性及资源性质;简要介绍铊的宇宙及地球丰度,铊的环境污染途径,扼要论述铊的痕量分析与化学形态分析方法;重点论述铊在矿产资源及利用过程中的分布与化学形态、污染土壤中的化学形态分布与修复技术、各类工业废水中铊的污染问题及治理技术;简要论述铊
本书共14章,梳理了中国污染场地管理现行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归纳了污染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价方法,介绍了污染场地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筛选与设计方法、污染场地修复和风险管控工程实践、污染场地修复效果评估与后期管理、污染场地修复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价、污染场地管理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污染土壤修复资金筹措机制、在产企业土壤地下水隐患
再生水含有多种性质各异的毒性微痕量有机污染物,长期回灌入渗地下造成的土壤地下水污染,已成为地球环境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掌握再生水入渗条件下有机污染物抗生素的迁移规律与机理,对保护土壤地下水环境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书以再生水入渗过程中抗生素的运移为主线,研究了不同沉积物类型、粒径及主要矿物组分对抗生素的吸附规律,探
核能的快速发展和核电的利用产生了大量放射性废物,部分放射性核素不可避免地排放到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并给人类健康带来重大危害。因此,基于放射性核素污染的威胁,有效地将环境中放射性核进行分离和富集,对环境治理、维护生态稳定和公共安全,是一项具有挑战性且具有深远意义的工程。基于环境中放射性核素修复的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可调控性
作者立足于区域和地块两个尺度,融合环境科学、大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学,基于源汇理论和大数据理论,借助大数据技术优势,以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为重点开展了多年研发与实践,提出了脆弱性分析、污染源解析、风险区划、空间管制、风险评价、风险诊断、风险管控、可视化表达、决策支持等方面的技术、方法、模型、系统、策略和平台,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