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格尔土城子古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是我国规模较大、沿用年代较长的古代城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1997年至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部门连续多年对古城遗址及周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从春秋战国至清代共清理发掘2158座墓葬,其中汉代214座、代魏5座,共219座,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本书
《浙江矾山明矾工业遗址调查研究报告》是专注于特定地区、特定遗址类型的学术性专著,基于详尽的田野调查、历史文献耙梳与深度访谈,对以浙江矾山10千米矿脉为中心、广布浙南闽北多地的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资源现状调查与历史追溯。本书通过脉络梳理呈现了矾山六百余年明矾生产进程与区域生产环境的变化,以采炼生产、交通运输、生活繁衍三类遗存
本书系统介绍了吉林省白城市城四家子辽金城址的田野考古成果,报道了2013—2016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城四家子城址开展的调查与发掘工作。四年间的田野工作包括对城址及其周边相关遗迹的调查与测绘;对城内北部一处建筑址的发掘;对北城门及多处城墙的发掘和解剖;对城内陶窑遗址的发掘;对城内主干道路系统的钻探和试掘;对城外墓葬
本书为石峁遗址研究资料汇编,收录调查简报和发掘简报22篇,追忆与访谈和纪要与纪事15篇,考古学文化研究相关论文11篇,聚落与社会研究相关论文19篇,族属与体质人类学研究相关论文18篇,文化交流研究相关论文8篇,环境与生业研究相关论文12篇,建筑研究相关论文13篇,玉石器研究相关论文38篇,石雕研究相关论文6篇,音乐文物
本书介绍了《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实施十周年以来北京地区以配合基本建设工程考古为主的地下文物保护成果。其中第一部分回顾了该法规的出台背景、经过及影响,第二至五部分介绍了十年来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牵头开展的基本建设考古、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公众考古和主要研究成果情况。
《山东馆藏文物精品大系·青铜器卷》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领衔,收录全省70余家文物收藏单位的藏品,编纂工作历经8年,共收录藏品1343件(套),是对山东省近百年出土青铜器的一次科学普查及精美艺术品的筛选,是对山东古代青铜文化元素与文化特征的一次集中展示。 全书共六卷,第一卷:夏商篇;第二卷:西周篇;第三、第四卷:春秋
本书重点介绍"秦风汉韵盛世长安"展览的154件精品文物,通过对文物本身的时代、质地、尺寸、出土单位、形制特征、其他相关信息、著录等的客观陈述,给读者提供比较全面的文物信息及其所反映的秦汉长安的社会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的重要开端,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开展调查发掘,距今已有70年的历史。本书依托70年来长江、黄河流域各地考古发掘出土、具有石家河风格影响的玉器,配合以相关玉文化阐释研究文章,从玉器视角呈现新石器文化脉络中的石家河元素。
2017年11月,为纪念南海Ⅰ号沉船发现三十周年,在广东省阳江市召开了“南海Ⅰ号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员、亚欧国家的考古学家代表,以及国内各地专家学者齐聚海陵岛共襄盛会。本书集中选录会议中的精华发言和学术文章,以南海Ⅰ号沉船的发现与研究为切入点,广泛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水下考古、水下文化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科技考古工作者和文保学者以及相关考古学者的论文集。本书从科技考古的不同领域和角度,对我国近些年来田野考古发掘出土的遗存进行多种科技考古方向的研究分析,这些研究方向包括植物考古、木材分析、人骨考古、食性分析、动物考古、冶金考古、陶瓷考古、玉石器考古等。同时,有学者对人骨考古的古病理学研究和实验室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