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著名詞人周密,是宋末四大詞家之一,精通音律,詞品典雅,格律嚴謹。本書首次對周密詞集作了全面深入的箋註疏解,兼顧學術與普及,尤其注重對詩詞創作者的指導。因此,本書與其他箋註類圖書不同,特别關注解析詞作的韻律,被詞學界譽爲詞集箋注的2.0版本,可以使讀者對作品有一個更深入完整的理解。本書在箋注中强調不做大詞典的搬運工,
《乐府学》为乐府学会会刊,专门刊发有关乐府学的研究文章,本书为第27辑。本书共17篇文章,分为七大部分。“礼乐制度”部分的2篇文章分别针对秦汉时期的礼乐建设和安史之乱后的唐代宫廷乐舞的发展展开研究。“文献考订”部分有3篇文章,对《唐乐府》的编选及价值、《汉书·艺文志》“杂”歌诗的特点、夏侯湛《鞞舞赋》的相关句意进行了考
在新媒体时代,文学不但没有式微,反而获得了蓬勃的发展。本书尝试探究新媒体诗歌现象及其背后的现代性经验,分析新媒体诗歌的商业逻辑和文化精神之间的关联,建构新媒体诗歌的及物性写作、先锋实验和跨媒介写作与当下中国文学话语之间的互动关系,寻找新媒体诗歌的现代性建设和审美现代性反叛之间的平衡点。本书采用文化批评方法,分析新媒体诗
梅花,是我国特有的花卉,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梅,树姿苍劲,铁骨铮铮,疏影横斜暗香浮动;花态文雅,婀娜多姿,高雅清秀,生机盎然。于隆冬百花凋零之时,傲然挺立,绽芳吐艳,向人们展示出春光明媚、妍丽动人的景象。在《群芳谱》中,梅花位列花魁,更有花中四君子和岁寒三友的美称。我国人民对梅花有着特殊的喜爱,范成大曾在《梅谱
全书先录经文,以下按条目形式出现,先总说,次句解,再次分章总说,最后集评。总说辑录中日朝历代学者对于《北山》主题、作者、写作年等各类问题的看法。句解辑录对本诗每一句的解释,以单句为条目。分章总说辑录本诗每个段落意思的概括或分析。集评主要是对本诗写作艺术方面评论的汇集。总说、句解、分章总说和集评后都有本书作者按语。按语归
本书将唐代天宝至元和年间诗坛兴起的尚奇之风视为唐诗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在揭示出奇诗作者所坚持的儒家古道与其创作理念之内在联系的前提下,着重寻找隐藏在风格、意象、修辞等表现元素背后的深层艺术要素,尤其是各家求奇思路的一致性和独特性,及其对联想方式、艺术视野、构思创意乃至体式声调方面的影响。意在理解这派诗人深蕴于超现实想
本书是一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读物,作者在书中结合自己的经历与感悟对一百篇唐诗进行了赏析,文字为求整齐划一,各篇皆以七字为题。其中每篇欣赏文章均包括诗人原诗、词语注释、原诗今译和欣赏文字四个方面的内容。本书在撰写过程中,作者曾反复阅读并参考了《唐诗三百首》《唐诗鉴赏辞典》,以及《中国古代十大诗人精品全集》中几位唐朝诗
作为人的文学的集中体现,传记文学集真实性与文学性为一体,是对无限丰富的生命体验之记录。从古代、现代至当代,传记文学走过了漫长的岁月。其间,虽然传记文学不论是审美特性还是表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其文学性与历史性兼备的精神内涵亘古不变,仍通过立体的、形象生动的人生样态映照社会现实,给人体悟、促人反思、赋予人积极乐之
本书把小说阅读指导的宏观问题微观化,把文学理论放置到具体的情境中,通过系统性的理论讲解和典型实例的剖析,让具有中等阅读能力的读者的鉴赏水平得以较快提升。
元代《诗经》学是观照和理解经学变革的一个切入点,而由于长期被“羽翼朱传”和“积衰”等标签所遮蔽,其价值尚未被学界深入挖掘。本书关注元代《诗经》学著述“经史互证”“经传辨析”“诗序变改”等注释策略,概括出诸如训诂与义理相结合、易学与心学融入经学阐释、经学区域性特征凸显等元代《诗经》学的宏观实质,探寻其在经学与哲学实践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