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又朴,清代学者、文人。字从先,号介山,天津人,雍正癸卯(1723)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未散馆,受吏部主事,出为河南分司。曾署泰州通判,池州、徽州知府,政有惠声。治经精《易》学。师事方苞,受古文法,方苞尝为说《史记》萧、曹两《世家》以为之概,并赞又朴文“识高笔健,义法直追古人”。王又朴一生着述宏富,着有《易翼述信》《
华世奎,晚清诗人、书法家。字璧臣,一作弼臣,自署天津华七、思闇居士、北海逸民等。天津人。父华承彦,营盐为业,富藏书且精于易学。华世奎幼承庭训,一生学业,尤其是书学造诣,得于家教者甚多。后又师从津门诗学大家杨光仪,并奉手于晚清名士张佩纶。受他们影响,华世奎不仅工书法,而且擅诗文。著有《祖父母遗事存略》《先考屏周府君、先妣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在文学上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
《笔谏堂文集》是2015年度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柳堂著述整理与研究”的成果。柳堂(1844-1929),字纯斋,号勖庵,河南扶沟人,为近代华北藏书与金石名家。光绪十六年(1890)中进士,先后任山东定陶、惠民、东平、德平、乐陵、济宁、章丘等多地州县官,清亡后,开始遗老生活,优游林下,民国十八
本书是郑振铎作品的精选集合,主要涉及诗歌、散文、小说等。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平淡又不乏新意的文字,轻松又不乏严谨的章法,感受其作品的张力和生命力,感受其作品中展现的热血沸腾的进取精神。另外,本书还在开篇概括了郑振铎的生平、创作及艺术成就,将其文字中的思想精华提炼出来,便于读者了解他的创作背景。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作为一代文宗,博学多才,诗、词、文创作和学术著述都成就卓著,为当时和后世所钦仰。他在文学创作上不但几乎是全能的,而且几乎是全优的,其诗、词、古文、辞赋
本书收入2015年后新发现的中国现代时期表现韩国人和韩国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著译,以及对本时期相关著译的评介,其中汇集的旧体诗词和文言小说、章回小说,系经标点校核后的首次集中披露。这批新发掘的文献,弥补了2014年出版的十卷本《“中国现代文学与韩国”资料丛书》若干不足和缺漏,从中可以看到中国现代文学中这一题材文学
《雅韵浅唱集/雏凤新声系列丛书》属于当代大学生的古体诗词对联作品集,共分五律、五绝、七律、七绝、词、对联六卷。作者是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1602班本科生。其中诗词或押“平水韵”,或押今韵,各就其好,内容涉及校园生活、山水古迹、怀友送别、咏物言志、感时论事等。所有作品均经过了任课教师的修改和润色。陕西师范大学
《情在人间》是作者在从教和后来下海初期时的作品,有的发表过,有的没发表过。一是对作者自幼爱好的一个交待,二是一次试水,以为今后引路。《情在人间》通透着一个情字,无论诗歌、杂文、小说、剧本、都是人情的表露。师生情、同志情、战友情、父子情、恋人情、夫妻情、兄弟情、爱国情、爱党情……喜怒哀乐皆为人情,人世充满人情。
《春秋杂记》一辑,神奇山川,散文游记,反映江山多娇及爱国情感。第二辑,情怀感悟,包括生活情趣、家国情怀、工作实践、思想修养等。第三辑,点滴拾零,有寓言、故事、日记、诗词等情感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