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蜕晚清大变局中的经学家》以深沉、典雅的叙事手法,为晚清以朴学大师孙诒让为首的一代知识分子存影写照,展现了身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他们所遭遇的空前的复杂情势和分化结局、选择依赖或挣脱传统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时的矛盾心理和精神危机,更写出了他们各各不同的精神突围方式:有人抱残守缺,消沉坠落,有人迁延不定、进退失据,也有人
袍哥是1949年之前活跃于长江中上游的秘密社会组织,其影响力与青帮、洪门不相上下。当其*盛时,川省约有70%成年男子加入,影响力及于各个角落,在川军、湘军中影响巨大,也是清末革命中的重要力量。 《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从一桩1939年的杀人案和一本尘封七十多年的报告出发,结合丰富的图文资料,细致入微
本书以袁世凯帝制复辟切入点,从合法性与有效性张力的角度,对帝制复辟现象进行政治学视角的阐释和分析。笔者认为,洪宪帝制就是袁世凯面对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客观情势而做出的一种政治选择,即试图通过重构一个以君权为中心的一元化、整体性权能结构来重建国家政治秩序。它不仅展现了近代中国社会剧烈变革中政治结构的解体与重组,而且彰显了近
《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第1辑)》是*******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主办的“第一届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的成果结集。“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倡导“大民国史”研究取向:从内容而言,凡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社会等,均属“大民国史”范畴;从时段而言,侧重1912至1949年,但历史变动有其内在逻辑与源
《传承与创新(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研究论文集第一辑)》是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主办的“传承与创新: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选集,共37篇。其研究主题涵盖近代重要政治人物、重要历史事件、近代中外关系、经济与社会、文化与教育,军事与战争等方面,再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展现了当前学术研究的动态与新成果。
一,奉系集团是长期活跃在中国政治、军事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东北是奉系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活动的中心阵地。在铁路问题上,奉系并不只是在日本等外力的进逼下才进行被动回应,相反,它确立了铁路自主化发展策略,进行了积极的铁路建设,使铁路成为奉系在东北经营中,取得进展多、成效显著的领域之一。第二,奉系主导的铁路建设,与奉系力量的
《民国研究》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专刊。现为CSSCI来源集刊。创办20余年来,在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与支持下,产生了良好的学术效应与社会影响。《民国研究2018年春季号总第33辑》主要刊载关于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相关史实与理论的研究文章,力争成为海内外民国史
本书为张海鹏的学生为庆贺其八十华诞而组织编写的文集,主要收录每位学生近十年来的一篇有代表性的论文,卷首是张先生学术自述,书末附张先生自订年谱。张海鹏,男,1939年5月生于湖北省汉川县。1964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学系。1964年8月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1977年后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1979年评定为
1906年2月22日,江西省南昌县知县江召棠应法国教士王安之之邀到法国天主堂赴宴,结果咽喉被利刃所伤,一周后身死。江召棠受伤三日后愤怒的民众焚烧了天主堂和天主教开办的法文学堂,杀死教士王安之和五位学堂教习,并累及英国新教教士金传安一家三口死于非命,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南昌教案。南昌教案是晚清后一个重大教案,也是后一个由教案
本书分为两册,是在戴逸先生1954年开始讲授的中国近代史课程讲义基础上修改扩充而成的。第一册主要叙述两次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的史事,初版于1958年,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的全面系统而简明的高校近代史教材;第二册主要包括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内容,写成后由于种种原因,从未公开发行,直至2008年才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