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口述档案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档案部门的重视,它不仅成为现行档案的一种重要来源,而且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本书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口述档案采集工作的实地调查和亲自参与,从云南少数民族口述档案采集的需求与现状、目标和措施、规范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探讨云南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采集方法问题。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国时期苗疆多重表述研究”(项目编号:15CZW056)的研究成果。在1928—1948年这二十年里,作家沈从文,人类学家凌纯声、吴泽霖等,苗族教育家石启贵,苗族政治活动家梁聚五,苗族学者杨汉先等以及大量的苗族歌谣都对苗族文化进行了多重表述。本书从主位、客位的视角,分别从苗族古歌等口头诗歌表述、
嫩科尔沁部历史是蒙古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蒙古民族史还是清史中都具有重要地位。从1593年“九部之战”到1693年献出麾下全部锡伯人,嫩科尔沁部同清初五朝四帝发生了诸多关系。《嫩科尔沁部与清初五朝四帝关系史研究》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清内秘书院”“清内国史院”“清内阁蒙古堂档”等满蒙文档案,将
西北民族论丛》以“西北民族”为研究重点,主要方向为西北民族史与民族关系史、西北民族与邻国交流史、西北民族宗教文化研究、西北民族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等。从学科来讲,西北民族研究不仅涉及历史学中的民族史、中外关系史、历史地理、历史文献学、科技史、文物考古等学科;而且也涉及民族学、社会学、地理学、法学、经济学等人文社会
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全方位、系统地探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这一主题,以探讨民族史学理论问题为主要内容,同时对西夏史、元史和地方史等展开研究。在史论结合的基础上,论述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发展的若干基本问题、主要特点及其基本规律,资料翔实,逻辑严密,观点新颖,论证充分,深刻分析了民族史学理论领域内的重大问题,高度概括
九色鹿·史事与史源:《通鉴续编》中的蒙元王朝
本书通过文献调查和实地调研,从白族口承文艺非遗的现状和信息资源建设的现实需要入手,系统梳理白族口承文艺非遗信息资源建设的总体思路,深入探讨白族口承文艺非遗信息资源协同保障机制、白族口承文艺非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白族口承文艺非遗信息资源建设的业务方法等问题。第一,白族口承文艺非遗的概念界定和发展概况。本书界定的白族口
本书以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为指导,以民族濒危口述史料征编为切入点,全面、系统的探究并论述了土家族濒危口述史料征集、整编、保护与开发利用,试图为其他民族口述史料征编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为社会各界对土家族进行多维度研究提供翔实的口述史料。全书分为土家族历史与文化研究、口述史料与土家族口述史料、土家族濒危口述史料征集、土家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自2001年创刊以来已经连续出版了27辑,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08年开始进入CSSCI来源学术集刊名录,至今依然保持在CSSCI来源学术集刊名录里,是民族学学科入选CSSCI来源数据库的学术集刊。近几年,《西南边疆民族研究》刊物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学者们的投稿数量和质量逐年上升。从25
本书紧密围绕“屯堡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主题,从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视角综合研究了西南地区及鄂西、桂北等毗邻地区的部分特色民族文化,探索了一些发掘、保护区域民族文化资源的路径,总结了一些促进区域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经验,并回顾了近年来西南民族文化发展中的重大事件,梳理形成了大事记,着力为相关政府管理主体、市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