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北半球积雪作为研究对象,从北半球积雪的基本特征入手,通过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常用积雪变化研究科学数据梳理、北半球积雪面积和积雪物候时空格局、北半球积雪变化的归因分析以及积雪的辐射冷却效应、积雪水文及其与夏季干旱的耦合、长时间序列积雪数据集研发等,系统地介绍气候变化背景下北半球积雪的响应及其对气候系统的影响。最后,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发生强度和频率均在加强,引发严峻的社会、经济与生态问题,造成巨大的生命及财产损失。中国深受极端降水事件引发的灾害的影响,其各区域极端降水事件时空统计特征及机理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防灾减灾的研究热点和理论依据。本书是在多年系统研究中国区域降水过程、成因及影响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与提炼而形成的系统性
本书是有关水文气象学方面的著作,对中国东部季风区的降水及气候等部分内容做了分析和研宄。书中阐述了变化环境下降水的相关热点问题、中国东部季风区概况、降水研宂的主要数据与手段、中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特征及大气环流背景、WNPSH主要特征及其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MJO的主要特征及其对中国东部冬季降水的影响、TC极端降水时空
干旱是水循环系统在特定时段与区域水分收支不平衡导致的水分短缺现象,其频率高、历时长且波及范围广,是对农业、生态及人类社会影响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淮河流域地处南北气候、高低纬度和海陆相三种过渡地带的重叠地,是我国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形成了淮河流域“无降水旱、有降水涝、强降水洪”的典型区域旱涝特征。本书是在淮河流域干旱
山洪灾害是当今世界上防治难度*大的自然灾害之一。长江流域横跨我国三级阶梯,地质地貌类型复杂多样,降水丰富,时空变异大,流域内山洪灾害普遍发育,类型齐全,分布广泛,是我国山洪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本书在山洪灾害影响因素分析、成灾条件相似性和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对长江流域山洪灾害开展风险评估,并针对区域山洪灾害类型特点,提出
本书围绕对争夺战场主动权、制空权以及实现战场单向透明等极具意义的远距离、高精度光电被动测距技术的热点和难点,以氧气光谱吸收为基础,重点研究新型被动测距技术的可行性、原理及系统,以及目标提取与背景抑制、距离反演等技术与应用难题。全书共8章,第1章是对被动测距技术相关知识、现状及关键技术的概述;第2章分析地球大气物理分布特
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核心地域,在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受水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原地区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近代中原地区水患与荒政研究》利用大量的档案、方志、统计、汇编和近代报刊等资料,立足将宏观考察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从自然生态环境、水灾
学科交叉与知识融通是21世纪科学研究的一个主流趋势。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交叉研究无疑是**挑战性的课题之一。自然记录常被用来做人文研究,但利用人文记录来做自然科学研究则比较冷门,大概是因为资料整理工作十分费时费力。古代东亚的史籍中保有大量的天象记载,以古代朝鲜为最多。在中、日、韩、英等各国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本书收集
本书针对基于空间外差光谱(SHS)技术的中高层OH自由基临边探测仪,从OH自由基探测的基本原理出发,简要介绍了OH自由基的物理性质及其源、汇,详细分析了甚高光谱分辨率下紫外波段辐射传输过程中的大气作用,着重描述了SHS探测仪临边观测仿真过程。系统阐述了OH自由基临边反演基本原理、算法,以及反演结果的精度评价。同时深度探
《北半球积雪及其变化》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近年来积雪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进展,特别是在中纬度高原山区和森林地带复杂地形条件下积雪研究所取得的卓越成果。内容包括积雪野外调查、观测和测量方法的比较研究,复杂地形条件下积雪光学遥感和积雪微波遥感算法及其验证,欧亚大陆降雪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青藏高原、欧亚大陆至北半球不同时空尺度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