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的对象为启蒙运动,研究18世纪作为特殊的百年,见证着欧洲国家经历了哪些重大变迁,它们又和今人普遍的认知存在何种偏差。启蒙运动时期的政治、社会和精神运动是一种欧洲现象。启蒙运动时期被从许多不同角度进行阐释:启蒙运动时期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和女性觉醒的时期,是交流和改革的时期。全书篇幅不长,言简意赅,却清晰而全面地从国
康德认为我们只能认识自己构造出来的东西,因此对科学认识做主观上的还原是澄清科学中一些重要概念的有效途径。本书以欧陆哲学家胡塞尔、柏格森、德勒兹、海德格尔等的哲学为基础,对科学中的时间概念做了现象学意义上的还原,然后用技术介入的哲学思考对其进行重构,重点展示与时间相关的力作为过程量的主观层面上的含义,进一步用过程化的力思
《德国哲学》是由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湖北省哲学史学会联合主办的专门研究德国哲学及相关问题的学术性刊物。1986年至2001年刊物由张世英先生任主编,洪谦先生、贺麟先生和熊伟先生为顾问,对推进中国的德国哲学及外国哲学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影响广泛。《德国哲学》为2021-2022年度CSSCI来源集刊,现任主编为邓晓芒、舒红
本书是国内部系统地以马里翁为中心梳理当代(1980年以来)现象学进展的研究性专著。作者试图表明,马里翁的充溢现象学不仅可以从今天的视角去统摄几乎整个当代法国现象学的进展,而且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新的更有解释力的关于主体与现象关系问题的解决路径。此外,它还可以从我思阐释史的角度,将法国笛卡尔主义传统也纳入现象学运动。
本书是古罗马斯多葛主义哲学家塞涅卡写给其朋友鲁基里乌斯的信件(共124封)的中译本。中译参照的是拉丁语学者,理查德·莫特·格默里(RichardMottGummere)博士于1917年至1925年所翻译的该书的英文版本(MoralletterstoLucilius)。据考证,这批信件写于公元63年至65年,即塞涅卡逝世
本书是对西美尔的宗教理论的研究。第一部分围绕西美尔的宗教社会学展开,重点介绍了其形式社会学及相对主义方法论,并从信仰与统一化功能这两个方面比较了西美尔对货币与宗教的形式相似性的讨论。第二部分重点讨论了西美尔的文化观念,并将他所理解的现代文化区分为两个层次,即文化的危机与文化的冲突。在从文化的危机到文化的冲突的转变过程中
法国启蒙运动及狄德罗思想研究专家安德鲁·S.柯伦教授耗时四年,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完整呈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的生平及思想,其间还穿插了他与卢梭的友情纠葛,与伏尔泰不同寻常的书信交流,以及他对艺术、戏剧、道德、政治和宗教等一反传统的见解。狄德罗秉持的无神论思想,以及他对真理快乐而坚定的追寻,让他成为那个时代
德里达解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本书旨在以古希腊思想中的医哲互动以及现代哲学对于身体的关注为背景,以技艺(technē)与身体(sōma)两个概念的演变、发展为主线,对斯多亚派的修身学说的哲学基础、基本方法以及思想遗产进行系统研究。为此,它一方面基于早期希腊医学文本考察了身体如何被“发现”,进而成为伦理关心的对象的过程,另一方面则透过古希腊哲学中的医
《德国哲学》为上百名年轻学子提供了发表学术成果的窗口,培养了一大批从事德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研究的学术新秀。本卷为2020年卷,具体收录了《黑格尔的“现代国家”中承认的制度化》《解释学的本质是实践哲学——伽达默尔的卓越贡献与重要遗产》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