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具有“有降水涝、无降水旱、强降水洪”的旱涝特征。本书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淮河流域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流域多尺度降水的时空演变以及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异与气候因子的遥相关关系,阐述了不同ENSO事件对流域降水过程时空演变特征的影响及其成因,探明了气
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assessmentmodel,IAM)是气候经济学前沿研究领域。IAM通过整合经济系统和气候系统,实现在同一平台下直接比较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本和收益。本书在全面介绍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关键问题、典型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的基础上,聚焦北京
胶东是我国最重要的黄金基地,近年来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并且探明了千吨级超巨型金矿床,推动我国黄金储量跃居世界第二。本书基于胶东金矿深部找矿成果以及作者多年的勘查和研究实践,全面总结和深化提升了胶东金矿成矿系统认识和找矿技术方法成果。尤其展示了作者在胶东地区的**研究成果,包括:苏鲁造山带北缘洋岛型和洋中脊型非超高压基
本书概述了新疆与中亚地区的铀成矿地质背景,对两地区主要铀矿类型和成矿区带进行了划分,剖析了砂岩型、火山岩型、花岗岩型及其他类型铀矿的成矿地质条件,构建了不同类型的典型铀矿成矿模式,对新疆和中亚地区的铀成矿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砂岩型和火山岩型铀矿综合找矿模式。
本书从成矿地质规律、成矿模型、矿床勘查模型、靶区圈定及资源潜力评价方法、矿产勘查项目等方面系统地论述了靶区圈定战略;从遥感技术及矿产地质填图、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地球化学勘查技术、探矿工程勘查技术等方面详细地阐明了矿产勘查应用技术体系;从矿产勘查阶段、固体矿产资源量/储量分类系统、勘查工程的总体部署、矿产勘查取样、矿产勘
本书以中国南方地区(包括贵州贵定,广西合山、扶绥、宜山,云南砚山,四川古叙)晚二叠世富铀煤以及新疆伊犁侏罗纪富铀煤为典型实例,剖析了它们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主要包括煤中铀的含量、富集成因,以及煤中铀的赋存状态;总结归纳了煤中铀的富集类型;研究指出,陆源区供给决定了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中国煤中高度富集的铀都与
本书是在前人综合研究成果和油气勘探重大突破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以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在油气勘探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以顺北大油气田为总结重点,按照新的学术思想、采用新的基础资料,通过全面总结、系统编图、综合升华,全面反映顺北大油气田油气地质特征、油气形成过程、油气分
本书基于岩石物理相的致密油气储层主控因素分析与测井评价方法,以“相控论”为指导,从沉积微相、成岩相和孔隙结构、裂缝发育等方面揭示致密油气储层品质主控因素。在阐明致密油气储层品质主控因素的基础上,发展完善了岩石物理相的理论体系,提出了致密油气储层岩石物理相的测井表征方法,并分别以塔里木盆地库车拗陷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致密砂
泥石流是一种在山区频发的典型环境地质问题,往往由暴雨、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引发,具有宽级配、高浓度、速度快、持续时间短、冲击力大、破坏性强等特点。因此,开展泥石流灾害的时空过程模拟及风险评估研究,可以及时得到泥石流灾害的风险程度、受灾范围以及生命损失等灾情信息,对泥石流灾害的防灾减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首先对国内外
祁连山是河西走廊绿洲地区和柴达木盆地东缘绿洲地区的水源地,其储水与供水状况直接关系到下游绿洲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本书以祁连山水塔变化及其影响科学考察分队所获得的大量第一手观测和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遥感资料,进行系统综合集成分析,对祁连山水塔的组成要素、功能、变化及其影响进行系统论述。全书共7章,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