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时间为线,选择重要年份入手,解析对于中国近代历史走向有深远影响的事件,以此串起一部中国近代史。作者试图打通清末民初,从“中国现代性”的全新视角出发,讲述中国近代史,把中国近代史从王朝统治史、没落士大夫、“军绅”官员和激进的民族主义者的叙述视角中拯救出来,还原一部民众的历史。
本书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考古新发现,如《云冈石窟罗汉堂周边及龙王庙沟洞窟调查报告》《甘肃泾川南石窟寺现状调查及营造工程》;二是研究与探索,内容涉及西湖烟霞洞、陕西麟游石窟、甘宁地区北朝石窟寺等,如《陕西麟游石窟造像分期试论》《杭州西湖烟霞洞苏龛造像考述》《甘宁地区北朝石窟寺的考古调查与研究》等;三是科技与保护,如《基
《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贯彻“双百”方针,突出原创性、厚重性、系统性和思想性,重点收录史学理论和史学史、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等领域优秀学术成果,特别是发表学术期刊无法承载的长篇文章。本书是总第6辑,
本书为《北大史学》第25辑,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专号。本书执行主编为北大历史系陈侃理。因本书的组稿人为秦汉史学者,故本书全部文章集中于先秦至隋朝时期,并以秦汉史居多数。作者中有不少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自身培养出来的青年学者。如董涛、焦天然、胡鸿、陈侃理等人,本书的整体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本集刊为北大历史系主办,每
本书共九章,内容包括:大宋统一天下;大宋北疆的战事;中原盛世;宋、辽、夏三国并立;强大起来的女真;北疆战火向南方蔓延;大宋王朝的灭亡之路;大元王朝的崛起;元帝国的末日。
从夏商周三代到秦汉大一统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法律、礼仪制度等由发生、成长、革新再到定鼎的时期。本书正是以该时期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互动互促的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对于中国古代文明社会形态、文明类型视角下的历史分期、先秦华夏民族的形成,以及在这个历史的动态过程中的一系列重要节点,如三星堆古蜀文明、新出简牍中表现的二十
《东方考古》是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和山东大学博物馆联合编辑的系列丛书,分集陆续出版。本丛书内容以中国及东亚地区的考古学和古代文明研究为重点,广泛吸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体现了考古学研究的新思路、新理论和新方法。第21集为山东大学考古专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专刊,收录了49篇研究论文、4篇发掘报告
本书真实记录了清华大学学生领导力“唐仲英计划”近30位学生在毕业后前往公共服务部门工作的经历与体会。“唐仲英计划”设立10年来,始终聚焦学生成长实际与发展需要,不断优化育人体系、丰富育人资源,目前,已有200余名毕业学员奔赴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公共服务部门工作。本书通过访谈和个人自述的形式,展现了学员们在校
“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祭祀是古代中国治国理政的大事,也是理解传统中国政治文化的枢纽之一。本书从明代国家祭祀体系的历史衍变、祭祀仪式的礼乐文化内涵、国家祀典与地方祭祀的关系、域外视角下的明代礼制四个方面,阐释了祭礼仪式之于明代国家政治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
《北华捷报》由英国商人亨利·奚安门于1850年8月3日在上海英租界创办。自1859年起,《北华捷报》被英国驻沪领事馆指定为公署文告发布机关,被视为“英国官报”。本书则选取1916-1935年有关“温州”(Wenchou)的主要新闻报道和评论,并按照扁你按顺序加以编辑和翻译,对于学者研究近代温州地方史乃至更广范围内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