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阐明了森林碳汇扶贫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剖析了森林碳汇项目开发对区域和个体减贫的影响机理,厘清了森林碳汇扶贫利益相关者及其基本利益诉求,诠释了森林碳汇扶贫系统的构成要素,揭示了森林碳汇项目开发与扶贫相结合的动力机制,搭建了森林碳汇扶贫理论分析框架,深入分析了西南民族地区森林碳汇扶贫现状与挑战,提出了以关注贫困地区贫
本书主要总结十八大以来贵州营商环境优化主要做法、取得的经验、现实挑战及优化建议,并将随机抽取的120多家企业作为问卷调查样本,深入剖析贵州政策、法治、纳税、物流水电、人才、融资、企业行政办理许可审批事项等七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选择102家企业作为案例,分别介绍企业在贵州营商环境优化进程中企业的获得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
首都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处于战略转型期的北京减量发展2019
于如何促进西部经济方式转变走上高效益的经济增长之路,本书在研究了其它国家和我国东部地区部分省市的先进经验之后,提出,一是加快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为广大人民群众创业、创新开拓广大空间,为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二是政府要大力加强教育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尽快提高西部地区
本书将西部乡村振兴融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提出西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米袋粮仓"、内陆重要的"安全屏障"、流向全球的"人口红利"、农村改革的"试验田"、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扎根西部农村地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二十字"方针,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目标任务入手,专题
本书在梳理循环经济、共生理论等相关原理的基础上,界定基于产业共生的园区循环经济的内涵,探索基于产业共生的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框架,包括模式的动力机制、形成机理、演进机理,以及模式类型划分和模式评价体系;并总结国内外典型模式,从自主共生模式、复合共生模式、嵌套共生模式、虚拟共生模式,以及产业共生模式的生态环境保障、
本书将以克服制度障碍为基础,从提升长三角区域整体效益出发,从制度建设、政府竞争、市场发展、产业分工、协同创新、公共服务、社会网络和文化融合等方面,对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的进程及其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和障碍进行系统性研究,并提出切实的政策建议。
本书共分主报告与分报告两个部分,其中主报告主要对中国2018年的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与对2019年的形势进行了预测;分报告共11个,对就业问题、高技术产业发展问题、资源和农产品外源性成本冲击、债务周期和政策选择等进行了细致地分析。本书提出全新思考世界结构裂变期中国的战略选择,以改革的精神来全面梳理和定位中国2019年
《中国真实进步指标测算报告(2018)》是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中国真实进步微观调查项目的主要成果。本书基于2017年中国真实进步微观调查数据和宏观数据,通过对真实进步指数(GenuineProgressIndicator,GPI)进行系统研究和测算,弥补GDP在社会福利与可持续发展度量等方面的不足,全面、准确地展
本书是《中国经济增长报告》(年度)的第16部。本书的主题是寻求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与对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长达四十年的高速增长。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增长进入“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的增长引擎在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冲击下开始放缓,国内经济缺乏持久增长动力。 本书首先系统梳理了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风险,然后从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