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梳理了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我国湿地保护在法制建设、修复政策及成效、公众意识与民间机构参与,以及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十大进展;介绍了我国最值得关注的十块滨海湿地,这些湿地是经过环保公益组织和专业机构推荐并经社会公众广泛投票评选出的;运用湿地干扰指数评估方法,对35个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系统的干扰状
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散落着一座座丹岩峭壁、霞蔚云蒸而被称作“丹霞”的山峦,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本书阐述了丹霞一词的起源、丹霞地貌学术含义、丹霞文化魅力,简要介绍了“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六个片区的地貌成因和旅游资源特色。
本书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藏东南关键区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汽通道科学考察的总结性专著,亦是青藏高原藏东南水汽输送研究的**成果。全书共11章,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两次科考的背景、意义、目标及内容;回顾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近几十年来的自然环境与气候背景;介绍了2018年开展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地表能量平衡过程和水汽输
本书分为八章,讲解围绕生态湿地展开的基础理论,以及开发建设管理相关的重点内容。其中前四章从湿地的起源入手,阐述了湿地现状、湿地定义、湿地分类、湿地功能等相关内容,为读者构建湿地的知识理论框架。后四章从湿地效益评价到生态湿地保护,以及生态湿地开发与景观营造,直至生态湿地的管理,串联了生态景观湿地的生态学、经济学、美学评价
在地球的最北边,有一片冰天雪地,那里生活着美丽的精灵——北极熊、北极狐、海豹、海狮、雪橇犬、因纽特人。而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居民和生活在北冰洋的动物,和大陆上的是有很大差别的,那这些居民和动物的生活环境到底是什么样的,会发生什么动人的故事呢?本书本书分为三册:《勇敢的因纽特父子》《海豹柯迪遇险记》《坚强的海象哨兵》,通过形
本书从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数字化建设入手,涵盖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数字化规划、建设与支撑业务等全方位的内容。全面阐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数字化建设与发展的新动态、新思维、新经验。《BR》全书共12章,内容包括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进入新时代,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数字化建设总体规划,自然资源多维立体协同感知网构建,自然资源多源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中西部城市化快速发展,山地区域城市扩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日趋激烈,而自然山体是矛盾焦点。本书以协调城市遗存山体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为出发点,首先介绍了城市化过程对城市自然遗存景观格局、生态过程的影响;其次以黔中喀斯特多山区域为主要研究区,分析了黔中多山城市空间
本书在系统解析我国滨海湿地受损状况及其生态修复历程的基础上,从生源要素转化过程、水盐胁迫下的生物响应及适应性、水文过程及生境适宜性、营养级联效应、蟹类植物微地形互作机制等方面,揭示了受损滨海湿地的生态响应机理,建立了滨海湿地的微地形修复模式、水文连通和生物连通修复模式,以及修复性生态补偿模式,为指导滨海湿地生态
本书以青藏高原尤其是西南河流源区为研究对象,着重论述地表能量收支关键参量研究的新方法及生成的新型科学数据集。全书共8章,内容包括:绪论、全天候地表温度生成、近地表气温降尺度、地表长波辐射估算、地表短波辐射产品验证等。
本书选取沙漠化逆转的典型区域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作为研究区域,通过遥感和GIS技术、野外调查和查阅统计年鉴等方式获取基础研究数据,综合分析了生态政策实施过程中沙漠化逆转区社会-生态系统所受干扰的空间分布、强度和连通度;评价了农户对生态政策实施的适应性感知、适应策略和影响适应策略选择的因素;综合生态、社会和政策子系统,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