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为科普类读物,真实记录了国际著名海洋生物学A.彼得·克利姆利博士探索鲨鱼奥秘的冒险历程。作者以海洋生物学家的身份去探索鲨鱼的生活,经过多年实地考察和实验,为我们揭开了鲨鱼的神秘面纱。本书既可以让我们了解科学探索的乐趣,亦能让我们感受到科学家在求知过程中经历了困惑、质疑、痛苦后最终坚定信念的强大魅力。
1)确定四川省分布的爬行动物名录与分类体系以《四川省两栖爬行动物分布名录》的爬行动物名录为基础,跟踪国内外蛇亚目最新研究成果,综合已有的系统发育关系,提出科学的系统分类体系。2)制作四川省爬行动物分类检索表以《四川省两栖爬行动物分布名录》的爬行动物名录为基础,依托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馆藏爬行纲标本,结合必要
本专著共分11章。第1章为绪论,第2章为基于角质颚的东黄海常见头足类鉴定与分类,第3章为基于角质颚的南海常见头足类鉴定与分类,第4章为基于形态学和分子方法的中国枪乌贼及剑尖枪乌贼种类鉴定,第5章为中国枪乌贼和剑尖枪乌贼角质颚的传统形态差异,第6章为南海北部秋季杜氏枪乌贼角质颚形态及生长特征,第7章为基于几何形态学方法的
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蚯蚓的分类学研究进展、地理分布、形态结构、陆栖蚯蚓的采集与保存。整理了1872年以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分布于中国境内的陆栖蚯蚓,对科、属、种等的划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种的有效性进行了逐一厘定,记述了388种(含亚种)陆栖蚯蚓的外部特征、内部特征、体色、命名、模式产地、模式标本保存地点、中国分布
本书综合过去30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从演化和适应两个维度论述物种分布问题,是目前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动物地理学内涵及范畴的学科专著,也是论述该学科**研究进展的科学专著。通过绪论和物种多样性,系统介绍本学科内涵、历史脉络以及生物学概念和理论;通过描述地理空间的环境分异和生物相以及环境的历史变迁,以阐述环境压力及其动
本书立足于华南地区,从游客的角度出发,探讨城市公园的动植物多样性,为游客逛公园,观察动物和植物提供参考。介绍了华南典型城市公园的概况;从如何看动物、植物入手,介绍常见动物、植物种类;最后给出一年中各时段开花植物种类及部分城市公园导赏。
本书列举了陕西省常见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濒危野生动物,包括36种兽类、85种鸟类、9种两栖爬行类和2种鱼类。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大部分着重介绍了132种野生动物的外形特征、拉丁名、英文名、种属、保护级别、分布范围、基因库序列,并配2-4副照片。第二大部分详细介绍了野生动物微观鉴定的方法和分子鉴定所用到的通用和特殊引物
本书是《养了猫,我就后悔了》的续作。全书共3章,以风趣幽默、可爱十足的漫画形式,叙述了猫主人李小孩儿和她的小猫咪之间的故事,还原养猫人的爆笑生活,同时将与小猫咪有关的知识融入其中。可单独阅读漫画,每一篇漫画故事都精简有趣。 相较于前作,本书内容更加丰富,增加了有毛专栏和插画作品。阅读本书,你可以一边大笑一边加深对小猫咪
本书根据**的形态学和分子遗传学证据,综合现代兽类分类学家意见,整理并收录了截至2022年6月在中国有确定分布记录的兽类12目58科256属694种。本书对每个物种的拉丁学名、中文名、英文名、曾用名、地方名、模式产地、同物异名及分类引证、亚种分化、国内外分布与重要的引证文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特别是对物种的原始定名文献及
本书为“河流生态丛书”之一,是关于利用形态学模型解构分析江河鱼类群落的专著。长期进化过程中,鱼类在与环境(包括鱼类之间)相互作用下,形成形态各异的种类,占据各自的生态位,组成鱼类群落。本书以鱼类群落为对象,通过物种的形态学性状,建立了一种“基于形态学性状”的鱼类群落研究模型。通过开发软件和案例分析,从生态位角度研究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