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就是不给后人留下遗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助力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全彩版)既包含生动形象的漫画,又包含丰富有趣的环保科普理念和知识,紧紧围绕生态文
本书主要面向环境及相关学科低年级本科生,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地球系统与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要全球环境问题,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和领悟人类与环境共生的关系,并采用理性的方式面对和解决已存在和未来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本书共5篇:第一篇为大气环境问题(第2?4章);第二篇为水环境问题(第5?8章);第三篇为土壤环境问题(第9章和第10
Big Earth Data in Support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2019)
本书汇聚围绕6个SDGs目标所开展的案例研究、指标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估。报告总结了27个典型研究案例,这些研究案例分别从全球、区域、国家以及典型地区四个尺度在数据、方法模型和决策支持方面对相关SDGs目标和指标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评估,提供了较为系统的方案。27个典型案例覆盖的20个SDGs指标,在数据库建设、指标体系
本书属于“中国区域生态资源资产研究”丛书。编者在借鉴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环境质量价值量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总结现有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rossecosystemproduct,GEP)核算案例的经验和成果,立足城市生态系统特征,明确城市GEP的概念内涵,在国内率先构建城市GEP核算体系,从大自然表现出
《中国环境社会学(第四辑)》是对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中国环境社会学研究成果的系统回顾,力求充分呈现学科的研究议题、理论和方法。《中国环境社会学(第四辑)》共收录论文16篇,主要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主要从理论层面分析我国的环境问题,并探讨环境社会学的发展趋势。第二单元“环境意
本书以生态足迹理论为研究基础,通过生态足迹核算方法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域进行核算和分析,开展生态足迹中人均消费量计算、生态足迹等量化因子的确定、生态承载力计算、生态盈余/生态赤字计算开展有关生态足迹计算模型的构建及其模型修正研究,并对结果进行可持续发展分析。在全面论述流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将该区域划分为三个生态
本书是作者在长期的能源与环境行为管理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形成的系统性的创新成果。本书首先从能力的产生机制及演化过程出发,界定了城市居民碳能力的概念内涵,构建并验证了其进阶式五维结构模型。进一步基于能力成熟度演化视角,构建了城市居民碳能力成熟度测度模型,并开发了相应的测度方法。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构建了城市居民碳能力驱动机理理论
本书对航天器空间环境工程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主要包括绪论、日地空间环境、航天器空间辐射环境效应、航天器空间充放电效应、航天器中性大气及真空热环境效应、微流星体及空间碎片、航天器力学环境试验、航天器热环境试验、航天器磁设计与试验、航天器空间环境工程设计、空间环境探测与预报等内容,最后结合技术发展趋势对航天器空间环境工程的
在城市人居新纪元来临之际,以生态学的视角分析、管理和发展城市成为一项重要的议题。本书基于包含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三大生态系统的广义生态学视角,从城市生态、发展生态和教育生态三个方面出发,在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创新理论,构建广义城市生态创新相关理论框架、研发路径和评估体系,运用现场调查和对比分析等方法,通过系统分析和综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