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候变化对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约束日益趋紧、走向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性共识的前提下,欧盟试图通过生态现代化战略对内促使产业结构升级,抢占低碳经济的先机,对外推动全球低碳转型,赢得未来低碳经济的主导权。如果说走向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理性选择,那么,欧盟的道路至少迄今为止是朝着较为正确的方向发展,在某种
《热带气候动力学引论》主要关注热带气候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机制。首先,介绍热带大气和海洋的简单动力模型;然后,讨论海气相互作用对热带气候态形成的影响,介绍季节内振荡的观测结构、演化特征和传播生成机制等;*后,向读者展示热带气旋的生成机理,介绍ENSO和季风的动力学原理及海气相互作用。《热带气候动力学引论》图
本书为“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领域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评估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系列研究报告之一。本书回顾了我国海岸带海洋灾害的概况及研究进展;基于历史观测和业务化数值模式的模拟数据,系统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海冰、风暴潮、海浪、珊瑚礁和湿地的变化规律,以及海岸带海洋灾害与经济损失之间的关系;基于耦合模式间比较计划
本书全面介绍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科技计划、规划和政策,以及国际低碳领域的发展动态,分别从减缓、适应气候变化角度详细阐述了联合国,以及美国、欧盟、日本和英国等相关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进展;动态跟踪了联合国,以及美国、欧盟、日本和英国等相关发达国家已实施的应对气候变化计划、规划和政策情况;并对部分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
全书共分五章,分别从大气、海洋、冰雪、陆地生态和影响因子等方面揭示了诸多气候变化相关联的科学事实,可为政府有效制定气候变化政策和谈判策略,满足国内外科研与技术交流需要,提升现代气候变化业务能力,更好地开展专业教育和科普宣传提供科学依据。
气候变化引发的环境灾害对人类的社会经济生活正在发生着广泛而持续的影响,特别是很大程度上依赖环境与资源的农业和农村生计,遭受气候变化的威胁更为严重。本书通过云南和陕西的案例研究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作物变化、水资源短缺、农村生计安全风险增加、迁移类型改变等方面如何对妇女和男性产生不同的影响以及两性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同的能力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高精尖技术迅速发展与广大社会主体资源价值认知不断增长,主要国家和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逐渐引起广泛的关注。江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面健康发展亟待厘清气候变化与本区域发展之间的交互影响,提出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下三大产业的优化方向。《江苏应对气候变化产业结构调整法律问题研究》在深
应对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的热点。南南科技合作是发展中国家提高科技能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本书分析了当前国际科技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主要发展态势,以及南南科技合作对于提高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亚非拉主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现状、科技政策与技术需求;按农业、能源、水资
2011年福岛核事故的发生使日本能源战略和气候政策出现重大转变,日本政府明确提出将减少对核能的依赖,强调由核能、可再生能源和化石燃料组成的能源组合是日本能源需求*可靠和稳定的来源。核电站的关闭短期内增加了天然气、石油和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消费,加之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减排目标的实施。2009年以来,日本
本书通过对气候问题的政治伦理审视,探讨了气候冲突中的博弈问题,揭示了气候博弈对伦理共识的诉求,创造性地提出了正义原则、责任原则、合作优先于冲突原则、生存权与发展权统一原则等四个伦理共识,以保证气候谈判的顺利进行,并以此为基础,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阐发了中国的气候伦理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