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珍贵文物档案·5
山西珍贵文物档案 6
本书刊发考古简报4篇,公布了重庆市云阳县丝栗包遗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古尔沟摩崖造像、重庆市江津区石佛寺遗址和昭通市盐津县豆沙关悬棺的考古新资料;收录论文10篇,分别对探方方法在中国田野考古的采纳与演变、东南亚大陆的“T”字形环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集刊创刊于1981年,目前已出版20集,约每年出版1集。该刊主要刊登长篇田野考古发掘报告、考古研究论文,以及有关科技考古的实验报告、论文等与考古学相关的学术性、资料性论著。固定栏目有调查与发掘,研究与探索,考古与科技,变动栏目有考古学家与考古学史,国外考古,学术动态。自1981年创刊以来,在学界已有很大影响。
良渚玉器(英文版)
本报告为山西翼城县大河口墓地周围大河口遗址的系统调查资料。调查面积约5平方千米。发现有灰坑、文化层、道路、夯土墙、建筑遗址和墓葬等遗迹21处。所获1636件遗物以陶器为主,有少量石器和骨器等,年代可辨者有新石器时代标本298件、夏代时期6件、西周时期6件、东周时期375件、汉代时期42件、宋金时期2件。所属文化分别为西
1992年10月至1993年3月,襄阳市搏物馆、老河口市博物馆对安岗墓地因取土制砖发现的4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BR》本报告以墓葬为单位逐一介绍了4座墓葬的全部资料.4座墓均为土坑坚穴墓,其中Ml、M2为中型墓,平面"凸"字形,单棒重棺,共出土祭器、乐器、燕器、兵器、工具、车马器、葬仪品、装饰品、杂器和竹筒10大类
本书介绍了大安汉书遗址2001年的考古发掘成果。此遗址层位关系明确,器物组合完整,阶段性演进规律鲜明,具有突出的文化特征和代表性意义,分别可以明确为“古城文化”和“汉书文化”。本书以此次发掘成果为依据,刊布了汉书遗址代表的“小拉哈文化”“古城文化”“白金宝文化”“汉书文化”四种具有时序演进和谱系关系的夏至西汉早期考古学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湖北省郧县刘湾遗址在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书中分别就该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周代、汉代、宋代及明清时期的遗存进行了研究,内容涉及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动物学等学科,重点总结了刘湾遗址各阶段的文化特点,是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一部综合性考古发掘报告,对研究鄂西北古代文化发展历程补充了材料,具较高的学术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2016年至2017年,为了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落实习总书记对文物保护的重要指示,以及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北京市文物局的支持下,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内进行了全面的考古工作。完成勘探面积440余万平方米,发掘面积9.9万平方米。发现汉代城址一座(路县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