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国墓地出土青铜器(一)
河北隆尧石刻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湖北省郧县刘湾遗址在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书中分别就该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周代、汉代、宋代及明清时期的遗存进行了研究,内容涉及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动物学等学科,重点总结了刘湾遗址各阶段的文化特点,是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一部综合性考古发掘报告,对研究鄂西北古代文化发展历程补充了材料,具较高的学术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2016年至2017年,为了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落实习总书记对文物保护的重要指示,以及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北京市文物局的支持下,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内进行了全面的考古工作。完成勘探面积440余万平方米,发掘面积9.9万平方米。发现汉代城址一座(路县故城)
本项目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资助项目之一。燕地大体指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地区。为战国时期燕(匽)国极盛时所占领之地,秦汉时期于此一地区置广阳国(燕国)、涿郡、渤海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本书以《汉书地理志》为准,就此一地区所置134座郡(王国都)县(侯国)城的地理方位、形制布局
2011~2016年,因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需要及配合当地建设工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泗县、灵璧段运河邓庄、曹苗、小田庄等10个地点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大大深化了对运河安徽段的认识。为了推动运河考古研究,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对泗县、灵璧段运河发掘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并收录了已发表的资料
2013~2015年,为配合晋阳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源镇古城营村与北街村之间的晋源苗圃内开展了较大规模的考古工作,发掘了东西总长1150米和南北各长280、340米的七段探沟,发现了14处建筑基址、10处夯土、2条道路、27座灶址、4处水渠等遗迹,出土了从东周至
《重庆炼锌遗址群》是重庆地区炼锌遗址群的发掘报告,《重庆炼锌遗址群》系统、全面地收录了重庆地区近40处炼锌遗址的调查、发掘成果,为研究重庆乃至全国炼锌技术的产生、发展和传播等问题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此外,《重庆炼锌遗址群》还收录了重庆地区炼锌遗址群的部分研究成果。
本书是关于陕西省华县东阳遗址第二次考古工作的报告。东阳遗址发现于2001年,曾抢救发掘了周、秦、汉等时代的墓葬116座及祭祀坑、灰坑,2006年出版《华县东阳》发掘报告。2014年3~6月,为配合宁西铁路建设,陕西省考古院派队第二次对遗址展开系统调查、勘探和局部发掘,本书即此次工作成果的全面公布,包括仰韶、夏商、两周、
《海岱考古》是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编的关于海岱地区考古学文化研究的集资料性与学术性为一体的系列考古学文集。此丛书集中发表了山东省文物调查和考古发掘的简报与报告,有重点地刊载了本地区考古学研究的论文。《BR》第十一辑收录了11篇发掘、调查、分析鉴定报告和9篇研究论文,为山东地区考古学文化体系的完善增添了新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