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研究民国政党政治的学术专著。书稿在介绍近代西方的政党与主要政治理论、流派、代表人物、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介绍了清末政党与政党政治观念的传人与民初政党政治思潮的兴起和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基本理论,探讨了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思潮的理论价值与局限。
《残疾人社会服务研究——模式演变与体系建构》从历史的维度,对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福利模式、残疾模式和残疾人社会服务进行纵向比较。分析社会福利模式和残疾模式演变过程中残疾人社会服务的分配、供给、递送、财务状态和逻辑联系。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借鉴不同福利体制国家残疾人社会服务经验,结合我国社会福利发展特点,提出构建以
参与志愿者活动是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渠道和体现,承载着积极老龄化丰富的内涵、目标和行动,其积极意义和重要价值逐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本书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从宏观层面把握我国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基本态势,从微观层面探究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这一形式的价值效应、特征和适应性机制,并且在此基础上深入洞察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
本书以深圳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义工为切入点,从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深圳义工”、深圳义工的起源与发展、深圳义工的专业化探索、深圳社区社会组织中的志愿服务,以及深圳义工服务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等几方面论述了深圳义工改革发展的真实情况,总结了深圳义工在发展过程中的成长、挫败,以及在实践中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对深圳“志愿之
《地方治理评论》集刊坚持学术性至上的基本原则,以知名学者为主要作者群,以集科学性、原创性、前沿性于一体的学术成果为主要内容,以地方治理的前沿问题为主要研究领域,以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相关方法并重为基本的方法论旨归,一以贯之地强调真问题和新问题、真方法和新方法、真观点和新观点,将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学界和实践界的公共文
本书以不同历史时期内民生与中国共产党中心任务的关系演变轨迹为研究的切入点,对中国共产党的从事并推进民生实践,以及民生实践生成民生文明,沉淀民生价值的演进,进行深层级逻辑验证和历史清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中心工作各有不同的侧重,而党的中心任务的变化则可以影响对于民生认识和态度的判断,从而决定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价
“公益伦理精神”是人们对公共领域中自己所处的共同体的公民身份、公民责任、公民权利,对政治生活的参与积极性等相关的权利、义务、责任等的自觉认知和履行,是公共领域正常运转和国家走向文明进步的标志。公益精神的培育形成是道德建设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构建公序良俗的和谐社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书稿从
本书内容包括第一章绪论(概念、定义、原则)、第二章智慧养老组成要素、第三章智慧养老系统结构、第四章智慧养老系统功能、第五章智慧养老系统功能老化的表现、第六章智慧养老系统原则、第七章智慧养老相关标准、第八章智慧养老系统安全
本书呈现了西藏地方政教合一制度的演进历史和基本面貌,揭示了不同时期的西藏地方政教合一政权的结构、特征和作用,是中国藏学研究领域第一部较为系统梳理和阐述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历史的论著,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书探讨了南梁精神形成的背景、发展历程、实质,深刻阐释了南梁精神的丰富内涵,即“面向群众的优良作风、坚守信念的崇高灵魂、顾全大局的党性原则、求实开拓的创造精神”,并结合实际论述了南梁精神的历史地位与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