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为纪念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编撰的考古报告集。书中收录了为配合新建成都至都江堰快速客运铁路建设而进行的抢救性考古发掘的调查报告、发掘报告及科技分析报告,调查报告有新建成都至都江堰快速客运铁路调查报告1篇,先秦时期发掘报告有郫县天台村遗址万达广场地点、天府花城地点,郫县波罗村遗
山西珍贵文物档案 1
《边疆考古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辑的学术集刊。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等27篇,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及毗邻地区的古代人类、古代文化与环境。
本书在郑州大师姑城址2002阳2003年考古发掘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址中二里冈文化早期壕沟与二里头文化晚期城墙的共时关系,提出了郑州大师姑城址既是一座二里头文化晚期城址,又是一座二里冈文化早期城址的新论点。根据后者取代前者的考古实际,结合二里冈早期文化源与流的追溯,论证了郑州大师姑二里同文化早期城址为商汤灭夏前所建韦
空间表现是中西艺术史研究的基本主题。本书致力于在汉唐艺术模拟形似史的大背景下,运用风格学方法,以北凉至盛唐敦煌壁画之空间表现问题为契入点,把汉民族特有的空间表现方式与外来佛教题材的融合过程进行系统考察。将考古艺术品、传世作品和文献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并把风格史的演变置于其所在的历史文化情境中,从观念史、社会史和文化史的宏
广西左江岩画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其主题内容90%以上是“蹲踞式人形”,数目之多在我国乃至世界原始岩画中都首屈一指。《BR》本书运用岩画语言符号学的方法,对左江81个岩画点中“蹲踞式人形”的普遍性以及特殊性进行研究,把左江岩画看成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符号,从岩画符号的语用、语形、语义三个方面,通过存在于岩画中的形式、意义以
诸葛亮与三国文化(九)
本书基于许永杰教授为博士研究生及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中国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考古学方法论及个案研究”课程的讲授内容编写而成,全书共分十讲:*讲考古学史、第二讲考古年代学、第三讲考古层位学、第四讲考古类型学,前四讲是考古学的文化研究,为格物致知;第五讲文化与族群、第六讲史前考古与古史传说、第七讲历史考古学、第八讲民族考古
志丹苑——上海元代水闸遗址考古报告
本书是对2011~2016年期间开展的“闽江下游流域史前遗址考古调查与研究”课题成果的集中展现。其内容不仅包涵了截至目前对该区域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遗址***全的调查、勘探及发掘资料,而且在立足于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所累积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比较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揭示了本区域诸史前文化时期遗址分布的特点,进一步完善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