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深度调整,全球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正发生新的转变,同时贸易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趋势逐渐显现,与此同时,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攻关期。不论是从适应国际形势角度,还是从推动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我国都应该主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绿色新动能经济,形成新的国际竞争优势。新动能的
《资源与经济制度安排研究》就资源及属性、资源与经济、资源所有制及其理论、资源国有与国有经济、资源集体所有与集体经济、资源民有与民有经济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也就不同条件下,政府调控资源配置的区别以及目前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强调集体所有来解决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ZD146)的阶段性成果;辽宁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基础理论项目(ZW2013003)*终成果。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理论,结合二元经济转型的不同发展阶段,论证了二元经济转型中收入分配倒U型的演变机理及其实现条件;运用描述性统计、计量分析等方
本书为传统农区工业化与社会转型丛书中的一本。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历程已经证明,经济增长是一个不均衡的过程,而且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总有能够带动经济迅速增长的新经济增长点出现。或者说,在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带动下,我们的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比如,以瓦特改良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工业革命中,随着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应用,大规
经济增长是重要的,但经济增长质量更值得关注,经济增长不仅仅是一个速度问题。本书利用投入产出调查数据,综合利用投入产出方法系统地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本书既有全国性的研究,也有东北老工业基地之辽宁省、沈阳市和大连市等典型地区的分析;既有对整体经济的分析,也有对主导行业的探讨。本书对于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历史进展及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是一项长期、有效的宏观管理。同时,没有需求端的拉力作用,供给端的刺激会显得盲目,如何配套刺激需求端也是关键问题。本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将城镇化发展这一创造中国最大内生性需求的需求端对中国潜在增长率影响作为主题,力求探究城镇化对中国经济潜在增长影响的
进入新纪元以来,人类不仅面临着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损失、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资源枯竭等资源环境问题,更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大规模人口迁移、快速城镇化等社会经济问题。社会资本作为通过创造、维持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模式来增强发展潜力的因素,无疑为解释当前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高度概括力的理论范式和有效的分
本书主要围绕西部地区发展与治理、宗教与文化、西部边疆史地、西部贫困与反贫困、西部社区、西部周边研究、一带一路等主题汇编二十余篇论文,呈现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状态和趋势,探讨了保障这一地区安全并促进其发展的可能路径。本书收录的篇章各有侧重,一些研究回溯历史,还原了西部边疆地区社会发展的部分轨迹;一些研究由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
为了纪念西部大开发20周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科研团队,撰写了本书。书中主要研究了四个方面问题,一是西部大开发20年的发展经验总结;二是西部大开发20年的经济繁荣发展;三是西部大开发20年的社会繁荣发展;四是西部大开发20年的开放繁荣发展。本书对西部大开发实施20年以来的
本书在分析传统资源配置方式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落后地区创新资源配置模式的可行路径,即依托创新资源的跳跃式梯度转移模式、产业梯度转移模式和基于创新资源贡献度的补偿机制,不仅先发地区可以更好地将技术溢出效应辐射至后发地区,后发地区还能够借助政策引导,掌握更多的创新资源禀赋,实现经济赶超,从而为解决我国当下区域非平衡非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