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地质工程学科中泥石流灾害评估方面的专著。本书将系统地介绍作者所提出的泥石流冲击荷载新型模型,以及基于岩土体点稳定系数场时空变化规律的动力稳定性和可靠性分析方法。本书共分7章,在回顾既有泥石流冲击荷载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新型模型,详细论述新型模型的优良特性,提出动力冲击条件下岩土稳定性和可靠性分析的新方法,详细剖析实现
复杂地质环境主要体现在景观类型复杂、地形地貌复杂、地质背景复杂等方面。复杂地质环境遥感影像智能解译对地理国情监测、灾害调查与监测及军事战场环境分析与作战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首先介绍复杂地质环境场景的遥感影像特征、遥感影像分类尤其是遥感影像场景分类的相关研究基础及遥感影像场景数据集,然后结合注意力、多尺度、深度学习、
随着航天事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成像卫星的数量和种类日益丰富,对地观测任务需求日益增多,成像卫星任务规划与调度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书以地质监测对遥感资源的需求为焦点,面向中低轨对地观测卫星任务规划的应用需求,以作者近年来在成像卫星任务规划与调度问题上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多星多任务协同规划、基于冲突分解的数学
本书在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基于多网融合的泥石流数据传输和自主识别技术”(编号:2018YFC1505204)的具体实践工作基础上编写而成,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基于多网融合的泥石流数据传输和自主识别技术”的总体设计、技术研发、产品研制以及装备集成示范等内容。在前言中首先简要讲述了项目和课题的来源、主要任务、任务之间
本书共五个部分、15章,介绍了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成果,包括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控制、滑坡复活特征与新型治理技术、岩质岸坡劣化失稳与测试评价、崩滑涌浪复合成灾模式与工程治理,以及三峡库区地质安全保障措施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岩石矿物分析》共分8个项目,由29个学习任务组成。课程内容尽可能引入现代企业目前使用及推广使用的国家新标准的分析方法,包括地质样品分析基础知识及通用技术、铁矿石分析、钨矿石分析、钴矿石分析、铜矿石分析、稀土元素分析、贵金属元素分析及硅酸盐系统分析等内容。本书把分析化学与仪器分析的理论和岩石矿物分析实践有机融合在一起,
本书针对秦岭勉县-略阳-宁强矿集区内代表性金属、非金属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化特征、成矿规律、找矿标志、成矿机制、矿床成因、成矿模式、找矿模型及综合勘查方法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深入研究,总结了区内矿床成矿规律,划分了其成矿系统和成矿系列;对典型金属矿床的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综合勘查技术方法进行了探讨,建立了适合于
中国海相地层是油气资源战略接替的重要领域。本书立足全球视野,针对中国海相叠合盆地规模小、时代老、埋藏深、多旋回、多体系等专属特征,紧密围绕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的勘探实践需求和进展,系统研究总结了成烃、成储、成藏与保存机理,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的海相油气地质理论,探索开发集成了海相大中型油气田勘探评价及配套工程技术系列,可
《冰冻圈气候环境记录》系统介绍了冰冻圈气候环境记录研究的内容、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冰冻圈各介质在重建过去气候环境变化方面的优势和局限性,并总结了冰冻圈气候环境记录研究对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贡献,以及对相关环境政策制定的作用。
本书介绍了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十多年来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开展气候变化的观测实验和理论研究。全书重点阐述了全球干旱气候的时空分布及其演变机理,揭示了影响干旱气候变化的主要物理过程:陆-气相互作用、沙尘-云-降水相互作用、海-气相互作用和人类活动影响。围绕这四个方向,全书主要对基本气象要素、陆面过程能量和物质交换、太阳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