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碳中和与绿色发展》从全球视角对中国碳排放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而广泛的阐述,是面向国际前沿同时结合国内现状、理论联系实际的实用图书。《工业企业碳中和与绿色发展》(上册)是本套书的基础公共篇,主要介绍了气候危机与绿色发展,碳中和管理体系,碳排放配额与交易管理,“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与企业碳金融,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
本书以大气污染物排放源清单和大气化学传输模型为对象,针对不确定性分析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系统介绍不确定性分析的概念、排放源清单和大气化学传输模型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关键不确定性来源识别、排放源清单QA/QC与质量评估等内容,为相关专业人员或管理人员认识和理解排放源清单编制和大气化学传输模型的不确定性、改进大气化学传输模
介植物叶面的润湿性是各种生境中常见的一种现象,表现了叶片对水的亲和能力;与润湿相对应的是不润湿——即斥水性。植物叶面的润湿性对滞留、吸附、过滤空气污染物、截留降水及植物感染病虫害均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植物的润湿性还为工程仿生设计或制造提供生物学信息。本书介绍了润湿的基本理论、植物叶面的润湿特征与影响因素、植物叶面
面对中国民航绿色发展的迫切需求,本书以效率和生产率理论为基础,将分解分析方法与环境生产技术相结合,从驱动因素角度研究中国民航碳排放变化的本质成因,并通过对民航碳排放相关问题的国际比较,为中国民航碳减排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国民航碳排放的情景框架,动态预测民航碳排放的可能情形,在考虑公平、效率、可
《中国大气臭氧污染防治蓝皮书(2020年)》共分为七章。从我国臭氧污染问题的现状与演变、臭氧污染的成因与来源、臭氧及其前体物防控技术进展等方面,系统梳理了现阶段我国臭氧污染问题和解决方案的科学认知,提出了我国臭氧污染防治的策略建议,并通过介绍典型区域和城市臭氧污染防治的实践经验,探讨我国臭氧污染防治的策略和路径。《BR
《陆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模拟与动态分析》通过尺度扩展方法,集成遥感空间数据和地面观测数据,基于多种观测模式,有效模拟陆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研究和揭示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特征,可解决当前陆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时空变化综合性研究欠缺的问题,有助于实时掌握气候环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的影响,对
本书是侯立安、陈冠益主编的高等学校教材。本书在天津大学2008年编写的同名教材(第二版)基础上,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及读者的意见编写而成。教材跟踪国内外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和大气科学的最新进展,兼顾不同的教学需求,阐述了大气污染物的生成机理,介绍了大气扩散,讲解了主流的除尘和脱硫、脱硝技术原理与应用,给出了管道设计计算方法,总
本书对欧盟、美国、韩国等国际典型碳市场发展历程进行了案例分析,在对中国七大试点碳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就中国试点碳市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度剖析,并构建了由43个细化子指标构成的碳市场发育成熟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七大试点的发育成熟度与环境监管政策进行了客观评价。这是该领域内第一部经过调研对中国七大试点进行系统论述的专著。
本书主要研究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与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问题,内容涉及大气污染演化与经济成因分析、能源要素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理论模型构建、纳入大气污染防治的绿色发展评估指数、洁净空气的经济价值与大气污染的经济影响、大气污染物影子价格与环境税和排污权交易定价、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及其效果评估、区域雾霾治理联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环境深刻复杂变化,国内经济发展面临较大考验压力,但中国政府在积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推动经济复苏的同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坚持全社会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战略定力。《中国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途径与政策研究》结合中国碳减排的丰富实践,特别是考虑到工业部门、交通运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