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为主线,结合作者的研发经验,系统阐述植物源农药研究开发的原理和技术,收集总结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植物源农药研究开发的成果,以期为推动我国植物源农药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发展提供参考。本书可作为农药学专业的研究生学习用书,也可供从事农药创制研究的相关人员参考。
本书在第五班的基础上,以问答的形式详细介绍了杀虫剂、杀螨剂、杀鼠剂、杀软体动物剂、杀菌剂、杀线虫剂、熏蒸剂、杀病毒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药品种及其混剂的特性、用途、防治对象、施用技术、施药适期及注意事项等,全面反映了当前我国农药应用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成果。书后附有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农药中英文通用名称对照、禁限用
本书分为15章:第一章绪论,包括学科简历、学科要义、学科基石(我国植物病理学学科重要奠基人);第二章承上启下,简介植物免疫机制类型和物质基础;第三至十二章评介植物与病原物基因对基因互作、由病原物分子模式和效应子分别激发的免疫反应、过敏性细胞死亡和系统性获得抗性等信号传导通路及其交叉调控,阐释植物免疫反应与生长发育之间的
本教材是在“互联网+”的教育改革推动下,由长期从事植物害虫检疫学教学的一线优秀教师,联合植物检疫部门专家在原有第二版基础上的修订版本。绪论和第1~3章分别论述植物害虫检疫概念及发展历史、植物害虫检疫的理论依据及风险分析、检疫性害虫的检疫程序与方法、植物害虫的检疫处理与防治,重点突出检疫性害虫的检疫检验与检疫处理的理论基
本书以园林养护实用技术为主线,主要介绍了园林苗圃、园林树木的配置与栽植、树木衰弱原因分析及对策、园林植物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园林植物施肥与生长调节应用技术以及园林植物内疗、内养技术六部分的内容。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补充至510多个知识和技术要点,并配有140幅高清彩图。本书可供广大园林工人、园林技术工作者阅读使用
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简述稻作生产、稻田杂草、稻田除草剂等基础知识,介绍了我国南方和北方稻区的4大类34科65属141种稻田杂草的拉丁学名、科属名及别名,收录稻田除草剂品种200个,其中单剂品种(有效成分)100个、混剂品种(混剂组合)100个;详细介绍了水稻移栽田、抛秧田、直播田、育秧田、制种田和陆稻田6大类25小类
《植物保护学(第二版)》分为植物保护学基础理论和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两大部分,系统介绍了小麦、水稻、杂粮、薯类、棉花、油料、烟草等作物病虫害的鉴定诊断、发生规律、预测技术与综合治理等内容,并附有病虫形态、危害状插图。章末附有复习思考题,书末列有主要参考文献。
《新疆蝗虫暴发机制及昆虫雷达监测技术应用》主要介绍新疆优势蝗虫种类的高温适应机理,解析蝗虫迁飞的生理与能源基础,分析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边境(简称“中哈边境”)蝗虫遗传多样性与基因交流,阐明中哈边境区域蝗虫境外虫源分布及跨境迁飞轨迹,运用昆虫雷达技术等对中哈边境塔城区域迁飞昆虫进行监测,为预测预报和防控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本书共分为4个章节,第一章重点讲述了核桃种植概况与产业现状;第二章讲述了核桃叶部主要病害原色图鉴及绿色防控,重点讲述了8种病22种病原及对应的绿色防控策略;第三章讲述了核桃枝干主要病害原色图鉴及绿色防控,重点讲述了6种病25种病原及对应的绿色防控策略;第四章主要讲述了核桃果实主要病害原色图鉴及绿色防控,重点讲述了4种病
本书共分为4个章节,第一章重点讲述了核桃的发展历史、核桃的价值和主要的生物学特性;第二章讲述了云南地区推广的核桃品种;第三章重点讲述了云南核桃害虫的主要识别特征和绿色防治措施,记述3目27科90种;第四章主要讲述了重要的天敌昆虫的种类和鉴别特征。全书共有彩色插图130余幅,附有昆虫分类单元中文名称索引,昆虫分类单位拉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