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学发展时期是化学史上的重要阶段。西方近代化学在快速发展并初步形成完整学科体系的同时,也开始了向中国传播的历程。杜亚泉作为中国早期的出版家,以期刊为媒介,引进西方化学知识。《《亚泉杂志》与近代西方化学在中国的传播》通过查阅原始文献,旨在厘清通过《亚泉杂志》传播到中国的19世纪70年代西方近代化学重要发现及理论,从而
数字出版的国际化变革与发展是全球化背景下数字出版从业者与研究者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对于国内数字出版业的变革与发展,我们应更多关注、思考与反省;对于国际数字出版业的变革与发展,我们应更多研究、学习与借鉴。《数字出版:国际化变革与发展》从政策、阅读、美学、内容、传播、用户等多个维度关注了中国数字出版业的变革与“走出去”的策
本书是中国书刊发行业很大的民营企业人天书店的企业传记,内容分为九大部分,收录了人天书店2000年至今的历年工作报告(包括年度中期总结和年终总结)、演讲稿、“人天事件”相关内容、媒体报道、馆配文汇、人天驿站、商业计划书、蔚蓝图书馆、专家评述等,洋洋五十万言,对人天书店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介绍,可以说是一部记录人天书
为了回答中国当代期刊产业向何处去的问题,本书进行了绵密的纵向历史线索梳理,及扎实的横向价值链分析,且以文化技术的演进作为沟通相关梳理、分析的线索,在理论框架方面具有创新性。本书作者号着实物经济与信息经济交汇的时代脉搏,以较宽的阅历、沉稳的心态、良好的文笔,勾画出了中国当代期刊人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轨迹,并在概念谱系的厘清、
本书系统的论述了书的有关概念、命名的产生、意义、依据和特点,全面的展示了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命名经验及方法,简要的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与解决办法;表明了书的命名是一种文化、一门科学,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按照人们的需求而变化,认真研究书的命名,不仅有利于保存检索利用有关书籍,而且也有利于掌握书的命名规律,进一步推动书
该书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编辑思想做了较全面的探讨,具体分析了魏晋南北朝编辑思想的社会基础,该时期总集、别集、史书、经部书籍、类书和佛教典籍、科技典籍、书目的编辑思想。
《物质技术视阈中的文学景观》:近代以来,新兴印刷技术所蕴含的巨大的出版能量,为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物质技术变革急剧加速的步伐中,西方先进的印刷文化进入以上海为出版中心的中国,并逐渐辐射到周边的江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近代书局利用新的出版技术以及新的经营模式,开展小说征文、小说版权转让以及善本小说整理等活动,
2015年4月20~24日,“华文学术期刊发展趋势国际研讨会”在澳门理工学院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内地、台港澳地区及美国、加拿大、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华文学术期刊界知名主编、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可谓名家荟萃,成果丰硕。与会嘉宾围绕“华文学术期刊发展趋势与战略”&ldqu
本书主要研究1949~2009年我国编辑学诞生60年来,编辑学从无到有,编辑学研究由浅入深,经历从懵懂迷惘、矢志探索到高歌猛进、成就斐然的历程。其主要内容包括编辑学研究60年的演进路径、特征和意义,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后30年的重要论著、重要流派、重要人物、重要期刊、重要案例,学科建设、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以及编辑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