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汇编30位聊城大学校友文家的优秀文学作品311篇,其中诗作134首,词赋楹联99则,散文随笔42篇,小说11篇,评论16篇,寓言8则,剧作1篇等。创作者们在广泛涉猎多体裁创作的同时,自觉在立意、情感、语言上追求真善美,在作品质量与品质上用心用力、精益求精,较好地呈现了校园文学、乡土文学、异域文学等文学形态的精神
《得车楼谭艺》既有对历史人物的解读,也有对当今艺术家的推介;既有对神圣事业的歌颂,也有对平凡生活的叙述;既有作者自修的感悟,也有别人对作者的评说;既有论文散记,也有对联诗歌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图文并茂,但都是从艺术这一点说开去,并由此进入一个大千世界,直达读者的心灵,像一股暖流……
鲁迅的《朝花夕拾》是鲁迅一生中影响深远的散文集,是原发表于《莽原》杂志的回忆性散文的结集,旧题旧事重提。它不仅真实而细致地记录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人生轨迹,而且记载了他人生道路的几个重要转折:南京读书(进化论的选择)、日本留学(弃医从文)等,成了研究鲁迅生平和思想发展的重要材料。从文学角度看,它又是现代散文创作的精粹和典
本书对汉学家蓝诗玲(JuliaLovell)翻译的鲁迅小说集《彷徨》《呐喊》《故事新编》共33篇小说译文进行了分析,通过探讨蓝诗玲在文化负载词、重叠词、习语、段落描写、修辞等各个方面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与杨宪益、戴乃迭的鲁迅小说译文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二者的异同,并总结蓝诗玲的翻译风格。
那时风吹内容提要30年前,《西风》作为西安工程大学(原西北纺织工学院)校园文学刊物创刊,在1980理想主义高举和文学情怀饱满的年代,不仅风靡西纺校园,同时也被西安其它高校一样热爱诗歌的文友所热爱。30年后,这群曾经的热血青年,应着母校校庆的召唤,再次用文字的方式呈献他们的校园情怀、人生思考、岁月印痕以及对母校挥之不去的
对天津地方文献进行现代化整理,是天津市贯彻和落实两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重要抓手之一,对于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本书对20余位晚清民国时期天津蓟州藉学者文人的诗文集进行标点整理。这些作者都与蓟州区小穿芳峪有着密切关系,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学者群体。全书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经典选读篇,大致以“平天下、治国、齐家、修身”为序,划分为十个专题:“家国天下”“官箴政道”“知人用人”“家风家训”“人间真情”“修身励志”“读书问学”“雄武气象”“挫折应对”“闲情偶寄”,每个专题在引言之后,精选诗文十余篇。附录为理论参考篇,收录了编著者和他人撰写的《图书经典及其特质论
本书为2008年到2015年在《赣南医学院报》刊登过的部分优秀文学作品。此次出版的作品集为第二部优秀文学作品集。该书分成炽热情怀、青春岁月、爱的纪念以及平凡人生四个篇章。在与这些文字对话中,可以获得生命的意义、人生的感悟以及前行的力量。
本书是一本文集。该书内容是作者根据生活的体验和见闻创作而成。自从2004年独立创作以来,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业余时间里写下近百万字。我从中选取了部分文字编辑在此书中,其内容共分为三部分,*部分是散文,记述了亲与情,既有家之亲情的描写,又有对人之感情的体会;第二部分是诗歌,记述了虚与实,从诗歌抽象的文字中体会到
本书为记者张著昶的自选集,主要包括人物访谈、黔东大视野、畅行梵净山三个部分,其中*部分为戴秉国访谈:保护利用好梵净山助推铜仁中国梦;第二部分包含四化同步一业振兴激情书写跨越发展大文章铜仁:决战贫困鼓声急推进跨越发展建设和谐铜仁铜仁三思四改五增强力求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构筑铜仁后发赶超新优势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