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边疆民族研究》自2001年创刊以来已经连续出版了24辑,从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08年开始进入CSSCI来源学术集刊名录,至今依然保持在CSSCI来源学术集刊名录里,是民族学学科*入选CSSCI来源数据库的学术集刊。近几年,《西南边疆民族研究》刊物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学者们的投稿数量和质量逐年上升。从
《西北民族论丛》(第十八辑)共收录27篇文章,内容广泛,既有对《天盛律令》等法律文书的研究,又有对《胜利之书》《拉失德史》等民族史籍的研究,还有对出土墓志等的研究、对乐器箜篌的研究等,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中国西北民族的发展做了深入的研究。学者们在做好民族史基础学术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扬中国学术以史为镜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密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藏智库是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成立的专业智库,旨在为西藏自治区及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本书是在2017年11月于北京召开的“共享与发展:喜马拉雅区域研究国际研讨会”基础上,对会议提交论文以及西藏智库此前征稿进行精选后所做的文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反映了当前国内外藏学研究的学
本书以关键词的形式梳理了明以前的蒙古史,作者参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全书分成草原帝国、蒙古人的“约孙”、黄金家族、统一蒙古的战争、前四汗、蒙古世界战争、南宋之殇、元朝的定制、诸神的信仰、蒙元与诸汗、重回金莲川等十一章,共105个关键词(即105篇文章),这些关键词可能是人名或部族的名字,可能是一次战
西双版纳傣泐村寨是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的地域单位,常是学者观察、研究的整体对象。傣泐村民日常生活中的信仰实践,更是人类学者理解人群组织方式、阐释社会运行机制的主要课题。本书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将家庭、村寨的社会组织与傣泐神灵崇拜、佛教信仰实践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阐述,提出傣泐在“欢”的观念指导下,主要是通过仪式实践
为表彰一部分忠实作者为刊物作出的贡献,进一步推动人类学在中国的繁荣发展,《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在国内人类学者中挑选出一些知名学者,资助他们出版人类学文集,并将这套丛书命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人类学文萃·名家文选”。《中国民族史的历史人类学研究》是“名家文选”系列的第二部,收录了云南大学王文光教授的21篇文章,这些文童
对鄂温克族濒危或严重濒危的语言文化进行抢救性保护、搜集、整理与分析研究,对我国东北寒温带地区远古历史文化与文明、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研究均有深远而现实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同样,对阿尔泰语系诸民族、东北亚诸民族、北极圈诸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研究也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东北游牧文化》由绪论及五章内容构成,系统地论述了东北游牧文化的形成与演进、东北游牧经济文化、东北游牧习俗文化、东北游牧遗产文化及东北游牧文化的基本特征。在游牧民族的衣食住行中,在他们的宗教信仰中,在他们的民间艺术中,在他们的政权建设中,在他们的经济发展中,在他们纯朴、豪放、健康向上的民族性格中,无不隐藏着游牧文化深厚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是由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本辑共有民族史研究、民族关系研究、路学研究、边疆学研究、非物质文化研究、宗教人类学研究、公共卫生与医学人类学研究、生态与环境人类学、学术评价九个栏目,内容涉及西南古代民族人类学研究、西部民族亲属关系、滇藏怒江通道周边历史演变、中国边疆县治理、西北花
《西北民族论丛》以“西北民族”为研究重点,主要方向为西北民族史与民族关系史、西北民族与邻国交流史、西北民族宗教文化研究、西北民族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等。从学科来讲,西北民族研究不仅涉及历史学中的民族史、中外关系史、历史地理、历史文献学、科技史、文物考古等学科;而且也涉及民族学、社会学、地理学、法学、经济学等人文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