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锂矿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位居世界前列。但是,随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锂作为21世纪能源金属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把锂作为9个“储备和保护矿种”之一,24种战略性矿种之一,而甲基卡是锂矿的唯一一个国家规划矿区。为在“十三五”期间完成60万tLi2O
本书基于陆海统筹的理念,以将海洋空间作为滨海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统一规划与设计为目标,介绍滨海城市所属海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相关的规划设计原理与方法。全书共7章:第1章为绪论,第2章为人工岛选址影响因素,第3章为人工岛平面形态,第4章为人工岛景观,第5章为人工岛护岸设计,第6章为填筑式人工岛建造,第7章为游艇码头设
海岸线资源调查评估与空间管控研究是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本书详细介绍江苏沿海地区土地利用特征状况,分析海岸线生态安全与开发利用问题,总结海岸线资源调查与评估方法,开展江苏省海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与综合评价、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岸线空间管控分区、滩涂资源状况与生态风险评估、土地生态调查与质量评估等工作,提出海岸线资源
本书运用海洋经济、空间经济、供给经济前沿理论,深入诠释海洋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作用机制,构建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评价体系,分析区域差异,以确定海洋经济供给结构优化路径,实现海洋经济在产业、空间和制度等层面的协调发展。
自然地理学综合实习是自然地理学相关课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通过野外的实习与实践,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地理事物、现象联系起来。同时,学生也将通过对实习区域发生、发展中的自然地理学问题的进一步发现、理解与思考,形成进一步学习的认知基础,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综合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演变及其效应与调控》是关于长江中游自然通江的洞庭湖、鄱阳湖与长江江湖关系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与调控的研究专著。《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演变及其效应与调控》系统揭示了近60年长江与洞庭湖和鄱阳湖江湖关系变化规律、阶段特征及其机制,阐明了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对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变化的影响,明确
本书系统介绍了西南天山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分析了西南天山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变形特征以及中新生代山体隆升-剥露-解体过程;开展了岩浆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西南天山晚古生代构造-岩浆作用历史;通过典型金锑、铅锌和铁矿床解剖,确定了西南天山优势矿产的主控因素,建立了典型矿床的构造-成矿-控矿模型,提
本书从地层学、沉积学及古生态学等角度,深入分析区内各类岩石的特征及成因,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对二叠纪沉积环境及演化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古环境研究,深入探讨四川盆地二叠纪不同时期的生态环境,以期为区域科学研究以及矿产勘探工作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碳酸盐风化通过溶解捕获大气和土壤中的CO2形成溶解无机碳,然后通过生物碳泵形成有机碳沉积产生碳汇。本书基于大型模拟实验场和云南抚仙湖,对关联的两个过程进行了系统阐述,揭示了其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高度敏感性。碳酸盐风化碳汇研究不仅解决了碳酸盐风化有无碳汇的科学问题,而且为寻找全球“遗失碳汇”和未来通过土地利用调控碳汇提
本书通过分析经典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架构,指出弯曲的物理位形空间中的广义坐标不是时空坐标;爱因斯坦的“弯曲时空”是一个束缚了基本物理学和宇宙学发展的错误假设,广义相对论的场方程描述的只是现象——引力场的弯曲,并不揭示新的引力规律,更不能用于描述均匀的宇宙;建立在广义相对论基础上的标准宇宙学,是一个不自洽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