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主报告与分报告两个部分,其中主报告主要对中国2017年的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与对2018年的形势进行了预测;分报告共11个,对创新、产业政策、金融领域、税制改革等多个方面对中国经济形势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本书分为7章。第一章研究背景与意义,重点阐述“一带一路”的内涵以及当前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背景与意义;第二章分析相关理论,研究产能合作与传统经济学之间的不同;第三章对目标国家进行分析,根据“一带一路”的具体情况筛选符合要求的目标国家;第四、五章在企业案例的基础上分析目前产能合作领域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第六、七章阐述产能合作
本书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的矿产资源产业,分地区和国家阐述了矿产资源的分布、产业发展布局及资源潜力等情况,分析了各国的投资环境及与我国的产业合作基础,并结合我国企业在沿线国家投资的经验和教训进行热点透视和案例分析,探讨了我国与沿线国家在矿产资源产业领域的合作前景,并对优先合作国家及其矿种提出了建议。另外,本书也
本书基于全球化发展的新现实,梳理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脉络,揭示了西方政治现实主义等国际关系理论的局限性,提出了中国应对新全球化的创新性理论,是融合儒家思想的新现实政治原则,并据此分析了一带一路,提出中美共建一带一路之策略。
《中国经济史评论》由中国经济史学会主办。本期是2018年年刊,《中国经济史评论》发表经济史理论与方法、中国经济史、世界经济史、中外比较经济史诸方面的论文,中外经济史论著评论与国外经济史理论评介,专题研究成果述评与国内外经济史研究前沿或研究动态的报道,等等。因此,本集刊鼓励经济史学者在研究中挖掘新资料、运用新方法、提出新
《民国河南社会经济史》是教育部后期资助重点项目最终成果,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黄正林教授主持,作者包括黄正林教授,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艳教授、宿志刚副教授。《民国河南社会经济史》按照民国时期历史进程分为4编23章,120万字,论述了中华民国建立到1949年的河南经济发展史,涉及内容包括民国时期河南的农业、工业、财政
本集刊主要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与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相关国家及新兴市场的文化产经机制、新世代消费特征,以及文化资源发展潜力与跨国合作机遇等,旨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立足文化产业专业领域,为产学研多层面实践与研究者提供有效资讯信息与分析思路。研究领域:文化产业:影视、旅游、动漫、游戏、网络文学、出版、广告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不仅被多次写入联合国重要文件,而且被多个国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或规划。“一带一路”倡议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建立新型国家关系和经贸关系的基本遵循和原则,把“一带一路”打造成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广泛国际合作平台,让共建“一带一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本书围绕“一带一路”
《新丝路学刊(2018年第2期总第4期)》主要内容包括特稿,“一带一路”研究,丝路学研究。
本书首先介绍气候变化因素纳入战略环境评价的意义和挑战,总结气候变化因素纳入战略环境评价的国际和国内现状。通过梳理碳足迹评估理论和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结合战略环境评价的技术特点,构建战略环境评价中碳足迹评估的技术框架。然后,明确战略环境评价中碳足迹评估的三大重点任务,即碳足迹结构解析、经济部门间隐含碳流动分析和碳足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