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中产阶层的主观地位认同问题,在充分梳理和反思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研究对象主观评价标准差异的新视角切入,使用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特大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调查”中的上海样本数据,以个人和家庭为分析单位,从层级地位认同和中产阶层身份认同两个方面,对上海市客观中产阶层群体的主观地位认同的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测量
本书是在总结高职高专经济法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培养实用型人才需要而编写的财经类专业经济法教材。本书以我国新的经济法律、法规为依据,分别介绍了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公司法、民法典中的合同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专利法、商标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
本书对民法总论相关知识、原理进行体系化阐述。全书分为六编。第一编“民法导论”,具体包括民法概念论(作为私法的民法、民法的若干核心概念)、民法体系论(外部体系、内部体系)、民法方法论(民法的法源、解释、续造、案例处理方法)。第二编以下为本论,以私权为逻辑主线阐述民法一般原理。第二编“权利主体”,具体阐述了自然人、法人、非
本期的专题是“纪念《送法下乡》出版二十周年”,包括苏力《走进田野。何为田野?创造田野!》、侯猛《司法经验研究的未来——<送法下乡>的学术影响及追问》、陈柏峰《寻事理处即田野——在纪念<送法下乡>初版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总结致辞》、尹辉煌《司法、说话与活法——对<送法下乡>的反思性阅读》。论文部分包括《迈向何种法律空间
本书从学说思想和学科比较两方面系统讲述了公共行政学发展史。上编主要论述有关公共行政学的学术脉络、发展阶段以及范式转变的知识,聚焦于公共行政学概论和思想,侧重于西方行政学说思想史。下编则从公共行政学学科发展的特点出发,与几大相近学科进行横向比较,比较的重点在于定位和焦点,以便厘清公共行政学的自身优势和所处方位。 本书在既
“人天生是政治动物”,但人首先是心理人。思考人心与人性早已成为人们尝试理解社会与政治问题的重要视角,政治学理论也常常含蓄地建立在有关人们如何思考和感受的基础上。在科学取向与社会取向的持续张力中,政治心理学常被认为用科学的衣裳装扮起来,却试图隐藏其社会责任那一面。本书提出了理解政治心理学的两个重要维度:作为一门学科,政治
本书主要介绍了环保合同管理服务(环保管家)的产生背景、定义及作用、理论基础、技术服务内容、案例等内容,共分为5章。第一章为环保合同管理服务概述,介绍环保合同管理服务的由来、政策背景、定义及作用、工作内容和程序。第二章为环保管家的理论基础及国内外发展现状,从理论层面对环保合同管理服务的基础--环保管家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
全书以住房权为理论基础,区分广狭两义的住房保障概念,全面梳理了住房保障的各种形式。住房保障与住房市场都是一国住房供应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实现住有所居的政策目标。 本书依托经济学上的路径依赖理论,采用系统研究、历史考察与比较法研究的方法,从问题出发回归制度,全景展示了我国住房保障和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成就和不足。 我国
历史上的政治体制共性和转型经济的社会背景使得中俄反垄断法所面临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任务是相似的。在制度体系的构建上,俄罗斯反垄断法明显比中国快了一大步。体现为制度的不断细化、改进,规制手段的有效性和制度效果的显著等。国内学者对此也颇感兴趣,但相关资料并未直接转换为大多数学人公共语言,语言成为研究和借鉴俄罗斯制度的主要障碍
本书为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年会主题即为“动荡欧洲背景下的德国及中德关系”,于2017年6月30日至7月1日在同济大学举行。近年来,欧洲面临一系列危机的冲击,包括欧债危机、乌克兰危机、难民危机、暴恐危机、英国脱欧危机,这些危机给德国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状况的发展、德国在欧盟的角色与地位,以及德国的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