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科技考古研究为专题,共收录学术论文24篇。内容涵盖年代学与生业考古、冶金考古、陶瓷(玻璃)科技考古,特别关注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提高考古学的分析和发现能力,整体上反映了当前中国科技考古领域的前沿问题。
《北方民族考古》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主办的集刊,此前已出版12辑。本辑内容包括考古新发现、研究与探索、北域撷英、碑铭考释四个栏目,收录论文23篇,以中国北方地区的考古学探索为重心,也包括一些境外重要考古发现的个案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界在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方面的前沿动向
《中国城墙》是国内首本专门、系统研究中国城墙和“城墙学”的辑刊,由中国城墙研究院、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共同主办。本书旨在深入持久挖掘、研究、推广、保护、利用中国城墙遗产,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助力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商金林教授秉承乾嘉治学理念,执着于“窄而深”的研究,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卓有声望的学者。作者聚焦于鲁迅、胡适、刘半农、闻一多、沈从文、朱自清、朱光潜、叶圣陶等一大批重要作家的思想心态、文学观念、治学方法和友朋交往,解读著作版本、书信日记、报纸杂志等大量第一手资料,结合亲历所得,从历史的纵深处揣摩和欣赏这批重要作家的境
本书以商周时期青铜觥为研究对象,在收集传世著录和考古出土的青铜觥的基础上,运用分型定式、年代分期等多种研究方法,讨论青铜觥的类型、年代、区域、器类、器物组合以及铭文纹饰等多方面内容,务求对青铜觥这类器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
海龙囤,又名龙岩新城、龙岩囤或海龙屯,始建于南宋宝祐五年(1257),而毁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的播州之役,是杨氏治下的播州最负盛名的羁縻·土司城堡。2015年7月与湖南永顺老司城、湖北唐崖土司城一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本书是海龙囤2012~2014年度考古发掘研究报告,对海龙囤相关遗存进行了全面介绍与深入研究
本书收录了260多面历史时期的铜镜,均出土于徐州地区的墓葬和窖穴,尤其是汉代的王陵,文物规格较高且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徐州地区是彭祖文化、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其汉代文化更是典型代表,汉代墓葬十分丰富。正因如此,徐州铜镜在形制、纹饰及铸造工艺上,既受到了中原青铜文化的影响,又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独特风韵。基于目前可以搜集
本书从景观基因理论视角开展对大运河传统民居建筑传承发展模式的探究,厘清大运河山东段传统城镇主体民居发展的脉络和肌理,由点及面地开展大运河传统城镇整体性保护开发模式及应用策略研究。
本书设立政治外交史、社会文化史、经济史、思想史四个栏目,内容涉及古代日本政治发展,近世和近代时期日本的国家战略演变,战后初期日本对“鲍莱中期赔偿计划”的应对,围绕《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神功皇后”相关史料记载的讨论,江户后期至明治时期日本文人对唐宋时期以八大家为首的古文的学习和传授,2012年以来日本的供给侧结构改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是中国古代以水道为纲,记载区域地理信息最为著名的典籍。其中不仅包含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及文学等诸多方面的信息,而且还保存了大量后世已经散佚的书籍的片段内容以及碑刻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北魏及其以前的一部百科全书,被后世学人称为“不可无一,不容有二”的“宇宙未有之奇书”。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