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民航绿色发展的迫切需求,本书以效率和生产率理论为基础,将分解分析方法与环境生产技术相结合,从驱动因素角度研究中国民航碳排放变化的本质成因,并通过对民航碳排放相关问题的国际比较,为中国民航碳减排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国民航碳排放的情景框架,动态预测民航碳排放的可能情形,在考虑公平、效率、可
本书针对近年来城市点源污染逐步得到有效控制,而面源污染引起的河网水环境承载力超载日益成为制约城市河网水质进一步提升的瓶颈问题,基于大量野外现场监测和模型构建,详细分析复杂雨洪条件下滨湖城市面源污染源解析技术,阐明城市河网水质对面源污染的响应特征;研发滨湖城市河网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城市面源污染削减目标分配技术,核算复杂雨
《中国大气臭氧污染防治蓝皮书(2020年)》共分为七章。从我国臭氧污染问题的现状与演变、臭氧污染的成因与来源、臭氧及其前体物防控技术进展等方面,系统梳理了现阶段我国臭氧污染问题和解决方案的科学认知,提出了我国臭氧污染防治的策略建议,并通过介绍典型区域和城市臭氧污染防治的实践经验,探讨我国臭氧污染防治的策略和路径。《BR
本书以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数据为基础,从投入产出角度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国家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构建了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指数指标体系,客观评价了我国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布局与现状,定量评估了区域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能力,探讨了我国自然资源领域国民经济行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反映出的创新现状,开展了长江经济带、黄河生态带和沿海
发展灾害遥感信息提取的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突破“准确性、时效性、系统性”应用的难点问题,是灾害遥感领域的重大需求。本书在概述不同灾种灾害遥感信息提取原理的基础上,系统论述灾害遥感信息提取的方法发展脉络,通过国内外不同地区的典型应用,阐述灾害遥感信息提取的前沿研究成果,并指出地球大数据时代灾害遥感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的广
本书是在对中国气候和环境变化事实、影响和脆弱性以及减缓对策系统评估的基础上,聚焦观测到的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演变及其成因、未来气候变化及风险预估、适应与减缓措施及行动成效、具有气候恢复力的发展路径四个方面,通过综合集成,凝练得出核心结论。在变化事实方面,重点关注了极端事件、人类活动对中国气候变化的影响、影响中国气候变化的
本书由中国工程院组织编写,全书共分为5篇17章。第1篇系统梳理了生态文明的理论体系和重要意义,总结了党中央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顶层设计和近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所取得的进展和成就。第2篇主要梳理了生态文明的理论研究进展、中国工程院开展的系列生态文明战略研究成果及国内部分智库生态文明研究的成果。第3篇主要总结了中国生态
《城市群生态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针对我国典型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的现实背景和生态安全保障的重大科学问题与技术需求,通过多学科融合与产学研协作,应用空间信息技术、野外调查与勘测、仪器测试、实验室模拟、模型推演和大数据分析,开展六大方面的创新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①长三角区域生态系统评
本书面向可持续生态系统管理,提出了“本底调查测度—多维认知—科学识别—价值重塑—规划调控—政策引导—技术支撑”,从理论到实践的生态空间保护和监管研究范式。以全国、沿海地区、典型城市等不同尺度区域为研究对象,针对人类活动影响调控、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社会经济与生态保护效能复合等可持续生态系统管理目标,从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系
当今生态学已经发展到大科学、大数据、大理论时代,生态大数据的集成分析与信息挖掘逐渐成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本书以生态大数据为研究对象,介绍了生态大数据的概念与特征、主要来源与技术方法、重点关注方向,以及海量异构数据存储管理的基本思路、技术特点与应用模式,阐述了基于GEE云计算平台、基于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算法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