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法实践中,没有国家会对轻微危害行为一律给予刑罚制裁。不处罚轻微危害行为,意味着需要确定犯罪成立的量度,是为犯罪定量。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为犯罪定量确定了法律依据,具有出罪与入罪双重功能。作为但书理论根据的社会危害性理论,是主观判断与客观判断、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有机统一。在构建犯罪构成论体系时,应当包含体现犯罪
《四川省高速公路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15年12月1日起实施。《条例》的实施,理顺了我省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创新了行业监管方式,在规范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养护、经营和服务、管理活动,提高我省高速公路服务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条例》的贯彻落实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为切实推进《条例》的实施,增强《条例》的可操作性
知识产权基础理论问题探讨了著作权、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具有共性的基本原理性问题。知识产权是知识财产私有的权利形态,归类于民事权利体系。民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范,应适用于各种民事权利制度,包括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为私权”,即说明知识产权法律归属的质的规定性;同时,知识产权作为知识类财产的权利形态,与有形的动产、
人权与工商业之间共同、协调且持续的发展是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议题之一。工商业的健康发展必将促进人权的实现,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人权严重的消极影响往往与工商业密不可分。作为国际人权法的主要发展机构和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体系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在探寻一种能够弥合工商业与人权之间冲突的可行路径,包括多次尝试的法律规制路
为什么民族习惯法、村规民约等民间法现象难以成为当前法学研究的主要关注对象?其法学理论层面的原因是,我们一直在用建基于国家法现象的法学理论或国家法法哲学在审视整个世界的法现象。本书建构的“民间法哲学”,试图唤醒从整体之法的现象视角来观照自身的广义法哲学观,在建构或重构“民间法”“场域公共秩序”等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勾勒出民
《刑事法前沿》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刑事法学重点学科主办的学术集刊,就刑事法领域的一些前沿问题、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卷为第十一卷,收录8篇文章,设有立法改革、刑法理论、刑事司法、犯罪学四个栏目,力图密切关注刑事法学界的最新研究动态,选用国内外知名刑事法学家授权首发的重要论文,荟萃高水平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优秀文章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主办,以中国古代法律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收录海内外学界相关主题的原创性学术论文、书评和研究综述,是学界唯一以中国古代法律文献为研究的学术刊物。本书是第十三辑,具有以下特点:对先秦、秦汉、唐宋时期的法律文献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沿袭了以往诸辑对睡虎地秦简、岳麓秦简、《天
本辑共包括11篇文章,专题是“国际争议解决”,共4篇文章,涉及国际规则中的民商事项、国际投资协定的税收条款、熊猫债的单边规制模式和美国单边贸易措施对WTO的影响等主题。其他文章还包括《WTO上诉机构危机的原因》《霍布斯论主权的三重合法性及其型构的公民义务——兼与蒋庆先生商榷》《众包网上争议解决——群体智慧如何解决网络争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农业大国,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和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本书作者就我国的土地制度从古代农地制度到当下的农地使用权的流转进行了深入地阐述。全书主要从中国农地流转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变革、农地流转法律关系的性质及理论定位、国外农地流转法律制度的考察与启示、农地征收法律制
本书是高铭暄教授和赵秉志教授合著的对中国刑法学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刑法学研究状况进行分年度介绍、综述的合集,展示了70年来中国刑法学者从事刑法学研究的历程、成果和贡献,是一部70年来我国刑法学研究历程的史实性著作,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和纪念价值。本书也是一本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