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时空三极环境”项目执行以来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同时结合国内外三极地区气候、冰冻圈、生态、水文与水资源、社会经济与人文等领域已有科学研究成果,形成一份较为完整的地球三极地区环境评估报告。其面向三极治理提出应对与措施建议,以期为我国三极相关科学研究和国家战略制定提供参考。
本书介绍作者研究团队在堰塞湖致灾风险评估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收集整理国内外具有实测资料的堰塞湖案例,通过挖掘案例中的堰塞体形态特征和材料结构参数、堰塞湖水动力条件,以及已溃堰塞湖溃口几何参数及水力参数等数据,建立堰塞体稳定性快速评价方法和溃决参数快速评估模型;基于堰塞湖溃决现场实测资料、堰塞体溃决小尺度物理模型试验
本书结合近年来海洋生物污损机制及防污新技术研究的进展情况,系统介绍海洋生物污损机制及海洋防污涂料的发展方向,重点阐述新型防污剂的表界面调控策略及研究进展。首先通过介绍海洋生物污损的危害及海洋生物污损防治的主要方法,指出目前海洋防污抗菌功能材料研究遇到的重大挑战;然后从氧化亚铜防污剂及低铜化改性、环境友好型碳基功能化防污
本书是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在多年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基础上,根据地理学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浙江地区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优势资源进行了归纳总结而打造的一部兼具基础知识科学性、实用性和指导性的实习教材。全书分为七章,主要内容为浙江省自然地理概况、浙江省自然地理学实习计划、地质学野外实习、地貌学野外实习、植物
本书是作者根据对挠力河保护区的野外调查并参考有关资料撰写而成。书中介绍了挠力河保护区的概况、湿地类型及景观变化,以及挠力河保护区的湿地植物资源、湿地动物资源、湿地水资源与水环境。在此基础上对保护区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水文调蓄及固碳等生态功能进行了评估,最后对保护区湿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建议。
本书是研究生教材《现代宇宙学》的姊妹篇、基础篇,是学习宇宙学基础知识的一本教材。遵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本书仅仅详细介绍标准(或者平滑或者零阶)宇宙学的基本理论和观测,而不涵盖其他非主流宇宙学理论和思想。具体内容包含宇宙的创生、暴胀、初三分钟轻元素的产生和微波背景辐射与中微子的产生过程以及作为宇宙学预备知识的牛顿宇
本书以吟诵中国星象的《步天歌》为线索,配以作者创作的中国星官形象,通过图解的形式向读者揭示了中国古代星官体系的秘密。书中涵盖了历史典故、诗词歌赋、书画碑拓等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又融合现代天文知识,既饱含文化色彩,又不失科学性、趣味性和生动性,是一部科普与人文相结合的佳作。
《干旱区科学概论》系统介绍干旱区科学的理论内涵及学科发展。《干旱区科学概论》分上下两篇,共11章。上篇介绍全球干旱区的地理分布和演化,干旱区生态环境要素的特征和规律,干旱区科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干旱区可持续发展问题。下篇由干旱区气象与气候学、干旱区水文学、干旱区绿洲学、干旱区土壤生态学、干旱区生态学和干旱区风沙地
随着对地观测卫星数量的不断增加,卫星数据的免费提供、地表覆盖数据的研制向着更高空间分辨率、更短更新周期的方向发展。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众源数据挖掘、时间序列分析、本体技术、地统计学与地表覆盖制图领域逐渐结合,使地表覆盖研究日益智能化、自动化、高精度。《全球地表覆盖时间序列更新、精度评价与整合》结合上述新技术
《海洋史研究》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海洋史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历史研究院资助学术性辑刊。本书是第17辑,文章主要选自2019年大航海时代珠江口湾区与太平洋-印度洋海域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2019(第二届)海洋史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内容包括海洋社会生活史、东亚贸易与地区政治、珠江口湾区史、海洋考古与海洋文献介绍等。在全球史与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