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主要是对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中所涉及到的理论性与全局性的重要问题,进行了集中的理论意义上的解说。这一卷可以说是全书的总纲部分。本卷通过十个问题,从理论上梳理了欧美文学“中国化”的研究的必要性、“中国化”概念的基本内涵、发展演进的基本规律以及经验教训,并揭示了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与百年来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
本卷着重于考察清末民初(1840-1919)欧美文学最初的译介之中国化进程,通过十四个问题讨论了几个主要议题:一是阐明清末民初思想启蒙运动与文学革新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文学译介“需求—契机—机制”的形成过程;二是讨论晚清文学译介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一些核心观念与代表人物,三是分析和评价晚清文学译介的策略、效果与市场机制影响
文学原理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一大二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学生尚未经过系统地理论训练,但已有一些文学史知识。本书是一本较新的教材,除了系统讲述文学基本问题外,还讲授了重要的批评方法。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编是文学的结构,主要从文学的过程着眼进行分析;第二编讨论文学基本问题,包括文学语言、文学叙事、文类、隐喻等偏文学内部因素,以及
“蒋薰评本《陶渊明诗集》校正”为范子烨教授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陶渊明文献集成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蒋薰,字闻大,自号丹崖,别号申庵,浙江海宁人,明末清初学者。蒋薰工诗善文,所著诗文编为《留素堂文集》十卷、《留素堂诗删》十三卷,皆流传至今。评本《陶渊明诗集》体现了蒋薰研究“陶学”的成绩,该成果在充分吸收元初李公
用3-6岁孩子爱听的方式讲述世界经典故事;充满善良、友爱、勇敢、诚实、机智的经典世界童话故事,给孩子美德和美好的熏陶;精美的插图全方位呈现,让孩子在阅读中身临其境,助力孩子画面感和想象力的培养;注音版可以让孩子边读边学,从小爱上阅读,自主阅读!
本专著是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俄罗斯反乌托邦文学研究》的结项成果,列入俄罗斯学?东部系列。全书共分十二章。在第1、2、3、4、5章中,作者首先对俄罗斯反乌托邦文学的思想谱系进行了全面的描述,确定了该体裁所具有的独特思想内涵和诗学特质,确定了反乌托邦文学的三个源流,并对这三个源流进行了深度分析;其次,对白银时代的、20世
王又朴,清代学者、文人。字从先,号介山,天津人,雍正癸卯(1723)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未散馆,受吏部主事,出为河南分司。曾署泰州通判,池州、徽州知府,政有惠声。治经精《易》学。师事方苞,受古文法,方苞尝为说《史记》萧、曹两《世家》以为之概,并赞又朴文“识高笔健,义法直追古人”。王又朴一生着述宏富,着有《易翼述信》《
《中国诗歌研究》是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所创办的大型学术丛刊,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诗歌研究。自创刊号起,先后设置有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中国诗歌理论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诗歌研究、当代海外华人诗歌研究及中西比较诗学研究、诗学史及诗学文献研究、青年论坛等栏目。其中诗学史及诗学文献研究、青年论坛,为特色栏目
本辑共载论文18篇,论题涉百年新诗流变、中国古代诗学、中西诗学比较、诗学与佛学的联系等多个方面。其一,既从宏观视角发现20世纪的中国先锋诗歌和边缘的生存状态相连,又从微观视角深入特定历史时段的诗歌现场,对其相关特质等展开论述,在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上实现了定向解读和理论拓容。其二,延请张培锋教授主持了“诗学与佛学”专题,阐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关于中国文化、国学与传统文化论述的合辑,分为文化交流、文化自信和国学精粹三个部分。包括:老子在欧洲、文化交流能推动中印社会前进、文化交流与文学传播、中国文学在德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