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APEC主要经济体产业结构和国际竞争力》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采用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测算1997~2011年中国以及其他APEC主要经济体之间的产业联系、垂直专业化程度及国际产业竞争力等,据此为提高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等提出政策建议。《全球价值链:APEC主要
上海研究院始终坚持“立足上海、辐射周边、走向世界”的发展理念,以科研组织方式创新为引导,在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决策成果产出、传播平台和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机构和地方政府合作共建高端智库的新路子。本书是上海研究院以上海实现“四个新作为”的途径和方式为主线,结合上海
本书为北京市财政课题《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的技术进步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全书阐述技术进步推动低碳发展的机理,描述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现状,建立了**京津冀地级市节能减排效率指数,构建了京津冀地区太阳能产业发展指数,评价了京津冀地区低碳协同发展程度,探求了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度,分析了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的
目前国家正在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湾区经济:探索与实践》对湾区及湾区经济、世界著名湾区以及国内的粤港澳大湾区、杭州湾区经济发展等问题作了系统的研究,试图厘清湾区经济发展的概念内涵、形成机制、形态表现以及相关战略政策,探寻湾区经济的发展规律。
区域间经济、环境溢出反馈效应是区域协同低碳发展及相关的跨区域环境经济政策研究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本书从分析区域间环境溢出反馈机制出发,提出了区域间经济和环境溢出反馈效应测度方法及相关的区域间贸易模式系统识别方法,测算了中国三大地带、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省级等不同层次区域间的碳排放溢出反馈效应,实证研究了碳排放视角下的区
本书从总量-要素-结构视角提出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概念,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理论体系。通过区域经济总量效率、区域经济要素效率、区域经济结构效率等方面,系统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时间演化、空间格局及存在的问题,反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并提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提升路径。*后构建基于效率-结构-功能的区域
本书利用方向性环境生产函数,尝试构建一个包含非期望产出和能源投入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对中国省区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分解分析和空间收敛性检验。同时,利用核密度法、动态空间模型、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方法检验了中国省区经济增长源泉对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影响效应。*后,在利用线性和非线性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中国省区绿色增长源泉影响因素
《世界银行经济评论》是一本专业期刊,旨在传播与发展领域以及与世界银行谋求发展权利普遍相关的发展经济学研究成果。本书寻求在定量发展政策分析领域提供*的和*好的研究,着重于政策的相关性和经济学的应用方面,而不是纯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
本书对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利用污染防治与环境安全灾害预防与减灾工程、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与环境五个领域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科技政策和行政管理政策进行了梳理,分析了这些领域的科技政策体系框架、科技政策推进特点模式及科技政策规划与趋势,同时,结合我国现有资源环境科技政策体系框架,对比分析了国内外资源环境科技政策的
从1999年推出第一辑“中国经济科学前沿丛书”至今,已经跨越了18个年度。按照当时每隔2~3年时间编撰一辑并形成一个连续性系列的计划,今年将推出第八辑。这次编撰出版的“中国经济科学前沿丛书”由四本理论文集所构成——《中国流通理论前沿》、《中国国际经济理论前沿》、《中国服务经济理论前沿》和《中国金融服务理论前沿》。本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