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根据近年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政策与技术发展趋势和特点,从技术成熟度、技术经济性、环境与安全等方面对现有二氧化碳(CO2)捕集技术、CO2运输技术、CO2化学和生物利用技术及CO2地质利用与封存技术等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与评估,并对各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减排潜力进行了预测。从整个能源大系统的角度出发,从
本书系统地梳理和展示了本研究团队在水库型流域水质安全评估与预警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全书共7章,其中,第1章为绪论,主要为研究背景、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及小结;第2章为总体技术框架;第3章为研究区概况及水环境演变特征;第4章、第5章和第6章分别详细地阐述了水库型流域水质安全压力源识别方法、水库型流域水质安全评估方法、水库型
该书重点介绍流域面源氨氮污染现状、产生的原因及流域面源氨氮污染主要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辽河流域农村生活污水为例,从点源和面源控制的角度,介绍了典型控制技术,包括高效生物移动床-地下渗滤系统脱氮技术集成技术、北方农村地区高效藻类塘氨氮去除技术、生物滤池组合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技术等。本书可供从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二版)分为上、中、下篇,共10章内容。上篇包括地球环境遇到的问题,能源与环境保护,大气污染及防治,水体污染及防治、固体及其他环境污染与防治。中篇包括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和实施途径,环境保护实施途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和经济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下篇包括5个环境监测基础实验:大气环境中颗粒物
本专著综合了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科学部第13号基础研究计划“俄罗斯联邦和各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地理基础”(2012~2014年)中一些用于探索俄罗斯联邦可持续发展条件和资源的研究成果。专著表明了针对国家自然生态潜力和自然资源潜力的观点,综合评估了作为俄罗斯联邦和各地区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组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额尔齐斯河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是我国**流入北冰洋的国际河流。因其地理位置和水系与欧洲北方平原贯通等特点,额尔齐斯河的渔业环境和鱼类资源在我国具有独特性。本书主要根据2012~2016年的调查资料撰写而成,共分为三部分,部分介绍额尔齐斯河中国段自然环境、河流水体理化特征、水生生物和鱼类组成特点;第二部分介绍北
本书是针对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为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环境分析”“环境监测”“仪器分析”等相关课程编写的配套教材。本书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和环境监测等的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全书分为四篇,共二十章。其中,化学分析部分包括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沉淀滴定和氧化还原滴定
本书阐述了同流条件下多孔口热水紊动浮射流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同流多孔口热水紊动浮射流的数学模型,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探讨了不同孔口数、不同流速比及不同温度工况下浮射流流场和温度场的特性,可帮助广大科技工作者掌握多孔口紊动浮射流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非点源污染是导致我国河流、湖泊水体水质恶化的重要污染源,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受资源、技术和认识的限制,非点源污染模拟和预测的不确定性已经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书是作者对有关非点源污染不确定性问题近十五年研究工作的总结和思考,从模型输入数据、模型参数、模型结构、模型率定方法等角度系统开展了对流
本书回顾了太湖富营养化过程及治理措施,综述了调水引流工程的水生态环境研究进展及藻类生长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分析了“引江济太”工程影响藻类生长的潜在因素,调查分析了太湖流域调水工程潜在影响区的水质分布特征,模拟分析了水文水动力变化对贡湖湾蓝藻水华的影响,实验分析了望虞河引水背景下水体氮、磷、硅变化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及潜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