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瞄准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实际进展及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开展富有学理性和前沿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为国内外一带一路研究界提供一个良好的专业性学术交流和争鸣的平台。本书为第二辑,重点关注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安全与风险问题,设有海上安全、海上风险与南海安全问题三个栏目。
本书基于大量经济数据,对2017年民营经济发展与民间投资进行了描述及分析,从多个侧面反映了民营经济状况,对于解决我国民营经济取得成就、存在问题及发展选择对相关决策及民营企业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以政府规制、社会调节与工商业变迁为主题,集中收录了历次学术讲座和学术会议有关政府干预、社会调节特别是市场调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以及政府规制和社会调节下工商业变迁的论文,并收录了其他相关文章,使读者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政府和社会在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相互不可替代的不同角色及其相互关系,同时也了解到近代中国工商业的艰难
本书以构建西部地区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低碳增长模式为切入点,以西部地区低碳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为目标,全面论述了低碳社会建设理念及科技政策进展;综合分析了低碳社会发展的总体现状趋势、低碳社会的研究进展及低碳发展关注的主要科技和政策问题;系统梳理了目前国内外低碳社会建设的实践进展,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低碳社会建设经验,同时
本书是中关村丰台科技园区从总部基地到零工社区建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零工社区是一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高端智力共享平台。线上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高效整合,快速有效地聚集创新创业的高端智力资源,并为从事和参与创新创业的组织和个人提供高效率的公共服务。创业者或企业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布需求,让系统为其精准匹配解决问题
在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机会和各自的比较优势,对内强化经济自由化、对外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东亚经济体之间形成了东亚生产网络。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东亚生产网络正在分工和布局上发生调整,其内部成员的经济也不断转型。本书基于东亚生产网络发展的现状,分析其内部产业升级存在的利与弊,并借此分析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内的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顺应国际绿色发展思潮的演进趋势和发展重点,同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实际,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绿色发展政策、法规、规划和方案,绿色发展战略实现了从起步发展到加速推进再到逐步完善的大体历程。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战略的地带,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
片区发展与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国家推动民族地区快速发展、同步小康建设两项工作的重大举措。《民族山区精准扶贫与片区发展问题调查研究:以湖北省为例》以湖北省为例,反映地方政府推进两项工作中的成效、问题与困难,并提出相应政策措施、建议。《民族山区精准扶贫与片区发展问题调查研究:以湖北省为例》由九章构成,包括湖北民族山区区域性贫困
本次会议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包括大洋洲区域治理,区域经济发展和多边援助系统的协调和建设,发展和环境保护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的协调发展。学者和代表普遍认为,大洋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人文和环境发展与世界其他地区有很大不同。它需要与世界其他国家建立密切合作并获得援助。参加会议的中国学者表示,大洋洲地区的国家
《产业网络演化的服务嵌入与创新驱动研究》在关系嵌入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服务关系嵌入的机理、模式、形式、影响及策略;在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集成电路产业的服务关系网络和产业网络;在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市场失灵”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非对称产学研合作创新,探讨了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机理,进而从博弈论和系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