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是一个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互相融合的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区域与国别经济比较研究》首先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量化研究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国际分工中的角色,进而明确中国与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价值循环体系,建立符合当前世界经济格局的理论范式,即世界经济结构逐渐由以发达国家为核心的单循环模式转
“16+1合作”于自2012年建立启动以来,经过5年多的不断发展日益成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各领域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中东欧国家方面,目前,16个中东欧国家中已有11个成为了欧盟成员国,而其剩余的5个中东欧国家也把加入欧盟作为重要国策和未来发展方向。这使得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开展合作时必须考虑与欧盟的关系因素。事实上,“16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顺应国际绿色发展思潮的演进趋势和发展重点,同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实际,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绿色发展政策、法规、规划和方案,绿色发展战略实现了从起步发展到加速推进再到逐步完善的大体历程。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战略的地带,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
片区发展与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国家推动民族地区快速发展、同步小康建设两项工作的重大举措。《民族山区精准扶贫与片区发展问题调查研究:以湖北省为例》以湖北省为例,反映地方政府推进两项工作中的成效、问题与困难,并提出相应政策措施、建议。《民族山区精准扶贫与片区发展问题调查研究:以湖北省为例》由九章构成,包括湖北民族山区区域性贫困
本书围绕传统平原农区工业化与经济社会转型的这个主轴,就经济竞争力、社会保障建设、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服务业等构建了一套评估指标体系,并分别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总结了中原经济区2017年的发展状况,展望其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建言。
本书立足于中国西部及周边国家,汇集十余篇学界*新成果。书中主题与维度各有侧重:部分研究回溯历史,还原了西部边疆地区区域社会变迁的轨迹;一些研究由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特点出发,以理性的眼光剖析了西部边疆地区发展的特殊性;还有作者基于国家*紧迫的战略需求,以探索西部地区善治之道。此外,本期专题紧扣“一带一路”,力求以更宽的视
中国经济史学会(ChineseEconomicHistorySociety,简称“CEHS”)是中国经济史学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其宗旨是广泛团结中国经济史研究与教学工作者,加强相互联系和学术交流,共同促进经济史学科的发展。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前身是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已有50多年的建
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人口、能源、环境等压力下,经济增速不断下降。2017年中国经济金融风险加剧,体现在投资增速过度下滑风险、房地产市场风险、债务风险、汇率风险等,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供给侧改革,2017年将是中国供给侧改革深化之年。《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7:新常态下的增长动力及其转换》系统分析
作为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唯一官方区域经济合作论坛,亚太经合组织自成立之初就成了各国智库讨论和研究的对象。本书从APEC的理论和方法论分析,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等成员国在APEC的角色和国家利益,APEC的未来等方面通过汇聚摘编国际各大知名智库对亚太经合组织的相关分析文章,旨在为广大读者增加一个了解国外智库视角下的亚
明清五百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从昌盛到苦难的时代,既有大明帝国的辉煌,也有清朝康雍乾三代的盛世,中华民族在闭关锁国的时代里完善着自己的发展。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是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小农经济,中国的传统农业两千年来几乎以一个模式重复着,从史书记载和考古情况来看,中国社会的制度模式、思想意识、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几乎没有多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