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科技园区是我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党中央号召重点发展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现代供应链、高端服务等领域孕育了一大批世界级领先企业。它们依靠科技创新从无到有,借助资本市场从小到大。可以说,中关村是新经济的先进代表,是创新与资本双擎驱动的先行者。中关村的贡献不是孵化了多少优秀企业,而是形成了“弘扬企业
如何利用科技创新加快构建北京“高精尖”经济结构,是北京落实“四个中心”战略定位进程中亟待破解的重要命题。本书通过系统研究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与布局优化的理论基础与国际经验,从产业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北京市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构建了创新驱动北京市产业转型升级与布局优化的架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为新时期北京产业转型升级
本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对井冈山革命老区的要素禀赋、发展基础、规制现状、政策环境、矛盾困难、机遇潜力等一系列问题以及其产生的背景、原因、机理等的分析研究,结合国家实施的中部崛起战略、罗霄山片区扶贫开发、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一系列战略部署,运用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对井冈山老区(永新县、遂川县、莲花
山西资源型经济在全国具有典型性,资源型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山西一直以来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资源型经济转型改革方案,以摆脱资源型地区发展中面临的生态诅咒困境,破解山西资源型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资源诅咒难题,改变资源型地区发展中面临的马太效应现象。这些问题复杂性高,涉及经济、社会、政治多个领域,必须依靠多个单位的
本书服务于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京张联合承办2022年冬奥会战略需求,基于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学科交叉,首次从京张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新视角,归纳总结了国内外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和研究前沿成果,深入进行了奥运会举办地的协同发展及经验借鉴、京张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带发展模式与驱动机制培育、京张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带产
本书依托分属我国不同区域的3个固定连片特困区社会经济调查资料,运用竞争优势理论对于贫困区域发展要素配置机制与竞争优势获取途径进行分析,基于资源传递过程阐释扶贫资源供需主体行为协调性和区际要素流动机制,计量分析贫困区域扶贫资源总量与配置结构及其区域发展带动效应,明确扶贫资源配置的作用机制,评价扶贫资源配置效率,找寻影响配
本书以“精准扶贫的顶层设计与具体实践”为主题,以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典型案例调查为基础,阐明了精准扶贫顶层设计转化为具体实践的丰富过程,揭示了取得的成效、经验和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提出了促进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本研究的逻辑线索,地方政府在顶层设计的指引与规制下所呈现的能动性和实践创新是本研究的重点
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过大是目前中国社会存在的主要不和谐因素之一。中国区域总收入差距有50-70%来源于城乡收入差距,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事实,2016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十三年聚焦三农,平抑城乡收入差距成为当务之急。有差距就有流动,本书从农民进城这个普遍社会现象切入,探究劳动力流动、城市
基于中国扶贫深入推进的现实需求,本书从理论、策略、保障三方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了中国扶贫精细化问题。书中采用了多维贫困的研究思路,对收入贫困、健康贫困、权利贫困及其精细化应对进行了具体探讨,不仅使扶贫研究更为深入和细致,而且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
本书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中巴经济走廊面临的挑战,认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面临的艰巨的任务是,让巴基斯坦西部和西南部的贫困地区分享经济发展的机会和成果。如果在建设中巴经济走廊时只依照市场逻辑,单纯地重视效率,地区之间的不平等状况就有可能恶化,地区不安全因素会增加,从而对中巴经济走廊形成威胁。本书的研究显示,中国在帮助发展中